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参寥见寄》
《和参寥见寄》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

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态度。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黄楼之下,马台旁,是一个可以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的地方。云月交辉,恰似时间在此刻凝固。

"欲共幽人洗笔砚," 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朋友一同沉浸于书卷和艺术的愿望,洗净笔砚,是对心灵清洁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象征。

"要传流水入丝桐。" 此句通过水流入琴中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鸣,也映射了诗人内心对于音乐和文学创作的向往。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 这两句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倡议,劝诫不要像那些长期闭门沉思的山中僧侣一样,而是要与世间保持一种随和自然的联系。

"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邀友游玩的轻松语气,诗人希望朋友能够一同前往西湖,用简单的食物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创作的理念,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简约生活和高洁品格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论诗·其一

对客挥毫易百篇,今人尚论古谁贤。

乱投野雀焉知璧,渴饮清江岂辩泉。

文忌十联穷石鼎,时来万选中青钱。

尚忧三十年来事,且共闲吟耸瘦肩。

(0)

同武都阃游圭峰

玉台登望自郊坰,也逐元戎小队行。

古寺蘼芜荒院落,行宫花草杂丹青。

雨馀行径泉分溜,风入松林鹤载鸣。

凭仗天威清海际,目中铜柱更分明。

(0)

节寿卷贺钟粤江母八十一

义高钟母真陶母,恩重慈天格孝天。

泪抚诸孤逾八秩,誓将贞节表千年。

自多贤孝为身后,最喜孙曾满膝前。

谁出海桃为母寿,年年今日燕群仙。

(0)

新春饮汤涧松宅

莫问今年与去年,此身老健即神仙。

芳辰美景须行乐,野蔌山殽不费钱。

每放高怀中酒后,休将閒话向人前。

白头底用修边幅,花下相逢共醉眠。

(0)

邑博陈静江诗送小儿会试次韵

阊阖天明云路高,秋风清洒木绵袍。

赠言独愧三山重,夺锦谁当五岭豪。

安定教行多实学,古灵疏荐总时髦。

上林花好更相待,争得春风护小桃。

(0)

李前川邀饮次韵·其二

小园秋去更凄凉,十月重阴尽剥阳。

东道烘炉登暖阁,北风吹雪散琼芳。

附炎背冷何须较,对酒当歌却有常。

且共醉乡寻嵇阮,勿烦骚社觅卢王。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