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
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
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
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
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
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
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
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
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中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这几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清洁宁静的氛围,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净土之中。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这里诗人的笔触轻盈而富有层次,从山峦的绿意到谷间的声音,再到流水和积雪,每一景都显得那么生动。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诗中的人物形象——岩僧,也是这宁静画卷中的重要组成。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内心的平淡与超然,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诗人的自我反省以及对尘世的批判,也透露了他内心对于自然与人生价值观的追求和思考。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不确定性。
最后,"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表明了诗人的内疚与自我安慰,也是他对这份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田园式的人文景观。
夜坐飞蚊息,凉生户牖中。
稍披风力快,俄听雨声雄。
疠疫千家净,炎蒸一夕空。
安眼知处处,端的谢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