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感阳和,次第变枯槁。
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
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
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
我以虚静观,一室乾坤悄。
平生诵圣言,闻道亦颇早。
了兹色相空,宁复问先后。
冥心大化俱,左肘从生柳。
百花感阳和,次第变枯槁。
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
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
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
我以虚静观,一室乾坤悄。
平生诵圣言,闻道亦颇早。
了兹色相空,宁复问先后。
冥心大化俱,左肘从生柳。
这首宋诗《感春》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首句“百花感阳和”展现了花朵在温暖阳光的感召下逐渐摆脱冬日的沉寂,开始绽放。接下来,“次第变枯槁”与“寒梅秀腊前,红叶媚春杪”形成对比,寒梅在岁末依然傲然开放,而红叶则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展现出最后的艳丽。
诗人感慨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称其为“无端造化儿,戏剧何小小”,暗示生命的轮回如同戏剧般精彩纷呈。随后,诗人以“迎春复送春,堪笑枝间鸟”表达对时光流转、生命更迭的幽默态度,认为鸟儿在枝头欢歌,似乎也在参与这自然的喜剧。
诗人在此情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我以虚静观,一室乾坤悄”,通过静观万物,体验到室内的宁静仿佛包容了整个天地。他早年便领悟到圣人的教诲,“平生诵圣言,闻道亦颇早”,明白色相皆为空,不执着于事物的先后顺序。
最后,诗人以“了兹色相空,宁复问先后”表达对世间万物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与自然大化的同一,“冥心大化俱,左肘从生柳”。这句寓言式的表达,意味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法则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道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超脱物外的禅意。
建溪百折径千重,上有精庐敞碧峰。
尽讶楼台开翡翠,多言阁道倚芙蓉。
平临岛屿偏宜月,俯瞰烟霏半在松。
仙客好居时独往,大夫能赋几相从。
静中名理虚为指,物外行藏幻是踪。
旧日李膺门下士,闽云南望忆登龙。
早见成功日,仍开介寿年。
平津将拜阁,充国尚留边。
海外传声教,朝中伫凯旋。
蘧龄跻半百,田客拥三千。
有美堪垂后,无非可悟前。
乐悬金石赐,侍从绮罗妍。
令月逢青女,佳期会列仙。
萸房重荐酒,桃核并登筵。
戏马馀风嗣,椎牛宴享偏。
吴山颂维岳,越水咏如川。
鸿烈谁能纪,微才惧莫宣。
清宵望南极,应喜丽台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