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疑山路尽,别自隐丛林。
草绿知春半,花飞觉雨深。
到门馀野色,燕坐得禅心。
一悟生公法,传灯直至今。
只疑山路尽,别自隐丛林。
草绿知春半,花飞觉雨深。
到门馀野色,燕坐得禅心。
一悟生公法,传灯直至今。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北院的静谧与禅意,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
首联“只疑山路尽,别自隐丛林”,诗人似乎在探索一条幽深的山路,以为尽头已至,却发现另一片隐秘的丛林,暗示着心灵之旅的无限可能,即使看似到达终点,新的发现和体验仍在前方等待。
颔联“草绿知春半,花飞觉雨深”,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绿草如茵,春意正浓,花朵随风飘落,仿佛是细雨的痕迹加深了季节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象征着内心情感的丰富与深刻。
颈联“到门馀野色,燕坐得禅心”,描述了到达目的地后,四周仍弥漫着自然的色彩,诗人选择在此静静地坐着,仿佛在冥想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禅定。这里的“燕坐”即为静坐之意,“禅心”则指达到心灵的宁静状态,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专注于内心的感悟。
尾联“一悟生公法,传灯直至今”,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生公说法,比喻诗人通过这次心灵之旅,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并将这种智慧传承至今。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崇敬,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不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体悟和追求,以及对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