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
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
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
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
风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
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
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
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
这首诗《暮春见雁》由清代诗人胡士星所作,通过描绘暮春时节见到大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句“风雨催春急”,以风雨象征时间的紧迫和季节的更迭,暗示春天即将逝去。接着“春归雁未归”一句,点明了主题——雁的归来与春天的离去相呼应,雁的南迁北返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雁的南迁北返,表达了自己对羁旅生涯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雁群中羽毛稀少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过的离散和孤独。
“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这两句通过雁影穿过深林的暗影,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故国的思念。深林的暗影与雁影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处境的失落。
最后,“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诗人站在淮水之滨,徘徊不前,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时代脱节的自责和无奈。这里的“淮浦”既是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故乡、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