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边声草木寒,愁来短发不胜冠。
诸公莫诮王夷甫,我辈终惭管幼安。
酒券如山空好客,田毛何日再输官。
兰陵沟上松无恙,还有孤猿夜夜看。
八月边声草木寒,愁来短发不胜冠。
诸公莫诮王夷甫,我辈终惭管幼安。
酒券如山空好客,田毛何日再输官。
兰陵沟上松无恙,还有孤猿夜夜看。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次李希颜述怀韵》描绘了秋季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八月边声草木寒”,以深秋的边地风声和草木凋零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透露出诗人身处边疆的孤独与寒冷。接着,“愁来短发不胜冠”表达了诗人因愁绪满怀而显得头发稀疏,连帽子都压不住的落寞形象。
诗人通过“诸公莫诮王夷甫,我辈终惭管幼安”这两句,自比为东晋名士王夷甫和南齐名将管仲,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高洁品格,不愿被他人嘲笑,暗含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后两句“酒券如山空好客,田毛何日再输官”进一步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无奈,酒虽多却无人共饮,田地收成也无法填补官府的亏欠,流露出对贫困生活的深深忧虑。
最后,“兰陵沟上松无恙,还有孤猿夜夜看”以松树和孤猿的意象,寓言自己如同沟边的松树,虽然坚韧,但周围环境寂静,只有孤猿相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友人李希颜述怀的回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
江山残霸登临后,霜红暗催秋换。
静月笼沙,平烟浸郭,凄咽秦淮波软。繁华梦短。
正金谷无人,夜鹃空怨。
暂旅心情,怕沾馀醉负双眼。
南朝清韵易了,鼓鼙声断续,频和箫管。
暮苑迷莺,崇台见鹿,千古新陈一叹。斜阳又晚。
照词客哀时,浩歌休倦。记否东篱,故园花事懒。
望遥天莽莽暮云平,客中又惊秋。
正凉生桂户,叶分苔砌,人倚危楼。
底事又添新恨,旧恨几曾休。
但怪年华去,似水长流。
莫问故园音信,定残蒲瘦柳,狼籍谁收。
便连番思去,临去却还留。
向他时、新诗准备,有庐山、山色待归舟。
更从此,数愁时候,休数离愁。
残雪黏帘,瘦禽啼月,忍寒偏是黄昏。
一水溪桥,阿谁更倚重门。
淡妆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
恼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
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
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
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