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法乐辞·其六》
《法乐辞·其六》全文
南北朝 / 王融   形式: 古风

飞策辞国门,端仪偃郊树。

慈爱徒相思,闺中空怨慕。

夙隶乖往途,骏足独归路。

举袂谢时人,得道且还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别故国、踏上归途的旅人形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飞策辞国门,端仪偃郊树。” 飞驰的马蹄声告别了京城的大门,端正的仪态仿佛在向郊外的树木告别。这两句以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旅人的离别之情,马蹄声和仪态的对比,既表现了离别的急切,也暗示了对过往生活的留恋。

“慈爱徒相思,闺中空怨慕。” 这两句转而描写的是旅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即使心中充满对家人的思念,但现实却是徒劳的相思,因为家人只能在闺房中默默怀念他。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思念与现实的分离展现得淋漓尽致。

“夙隶乖往途,骏足独归路。” “夙隶”可能是指预定的行程或计划,“乖”则表示违背、不顺。这两句写出了旅人原本的计划与实际的行程发生了冲突,只能独自一人踏上归途。骏马的“独归路”象征着旅人的孤独与坚定。

“举袂谢时人,得道且还去。” 最后两句表达了旅人对周围人的告别,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举袂”是举起衣袖的动作,常用来表示告别。旅人选择在得到某种道理或领悟之后离开,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旅人在离别与回归之间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融

王融
朝代:南北朝   字:元长   籍贯:南朝齐琅邪临沂   生辰:467—493

王融(466--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王僧达之孙,王道琰之子,王俭(王僧绰之子)的从侄。他自幼聪慧过人,博涉古籍,富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
猜你喜欢

钵盂泉

一钵随僧指,潭潭抱月沉。

山云栖画壁,涧雨滴鸣琴。

学佛诗禅静,忘言酒德深。

梧桐花落尽,清绝午馀吟。

(0)

柳穿鱼

武陵渔父入芳林,却讶朱鬐罥绿阴。

缀萼鳞鳞桃浪起,悬枝圉圉雨丝沉。

看花谁下前鱼泣,食客空馀射柳心。

何用攀条更垂钓,五侯门外正春深。

(0)

谶·其二十四

鸟来上高堂欲兴,白云入地色还青。

天上金龙日月明,东阳海水清不清。

首捧朱轮重复轻,虽无心眼转惺惺。

不见耳目善观听,身体元无空有形。

不说姓字但验名,意寻书卷错开经。

口谈恩幸心无情,或去或来身不停。

(0)

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令□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空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宗言下当。

(0)

句·其一

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

(0)

灵草歌三十九首·其六金莲草

烧丹偏教玄,但采草金莲。

众药堪为匮,遇凡不须言。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