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哦诗野水滨,乍晴天气最宜人。
檐前白日不觉晚,山下寒梅俱放春。
远客盘餐还偶共,故园风俗自须亲。
病来又见阳回节,鸣玉何由拜紫宸。
至日哦诗野水滨,乍晴天气最宜人。
檐前白日不觉晚,山下寒梅俱放春。
远客盘餐还偶共,故园风俗自须亲。
病来又见阳回节,鸣玉何由拜紫宸。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诗人于野外水边所见的景象。诗人感叹天气在雨后初晴时分最为宜人,阳光透过檐头,让人感觉时间仿佛停滞,不知夜幕降临。山下的寒梅在冬季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一丝生机。诗人忆起远方的客人共进餐食,也怀念故乡的风俗习惯,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人因病未能亲身参与庆祝冬至的热闹,只能在心中想象宫中的庆典,感叹自己无法前往紫宸殿(皇宫)拜谒,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无奈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