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华清宫四首·其三》
《华清宫四首·其三》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红树萧萧阁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

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0)
翻译
红树在秋风中瑟瑟作响,半开着的阁楼曾是上皇亲临之地。
直到现在,骊山下的风俗依旧,村里的笛声还吹奏着阿滥堆的故事。
注释
红树:秋天的红叶树。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阁半开:阁楼半掩半开。
上皇:古代对皇帝的尊称,这里指唐玄宗。
幸:帝王到某地。
此宫:指骊山的宫殿。
至今:到现在。
风俗:当地的习俗。
骊山:秦始皇陵所在地,此处代指唐代骊山宫。
阿滥堆:可能指的是阿房宫遗址,是骊山的一部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皇家园囿的萧瑟景象与历史记忆。"红树萧萧阁半开",通过对宫阙的一隅之描述,展现了秋天枫叶如火、宫殿门户略显开启的情景,给人一种隐约而又庄严的感觉。"上皇曾幸此宫来"则透露出这座宫殿曾经受到过前代帝王的宠幸,这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两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将视角转移到宫外的民间生活。"至今风俗"表明这些习俗和生活状态延续到了现在,而"骊山下"则是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指代,增加了诗歌的具体性。"村笛犹吹阿滥堆"中,"村笛"是乡间乐器的泛称,"犹吹"意味着仍然在吹奏,而"阿滥堆"则是一处特定的地名,或许与历史故事相关联,这里的乐声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记忆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昔日辉煌与现实生活之间差距的感慨。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天地混一色,楼高试捲帘。

青山新面目,老树换须髯。

夜皎月千里,晴暄雨四檐。

岂无寒馁者,僵卧在穷阎。

(0)

长歌行·其二

仙人太皎练,华髻何翩然。

混遁东濛文,光策招神渊。

登此玄陇朔,读此秘宝篇。

玄台拔嗜欲,握固丹陵坚。

何必乘白麟,吹妙璚风烟。

灵飞在北烛,八琅弹我前。

(0)

题贵池驿壁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

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

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0)

南野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0)

游少林寺

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

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

双树含秋色,孤峰起夕阴。

屧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0)

杂曲歌辞·其十三杨柳枝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