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萧萧阁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
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红树萧萧阁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
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皇家园囿的萧瑟景象与历史记忆。"红树萧萧阁半开",通过对宫阙的一隅之描述,展现了秋天枫叶如火、宫殿门户略显开启的情景,给人一种隐约而又庄严的感觉。"上皇曾幸此宫来"则透露出这座宫殿曾经受到过前代帝王的宠幸,这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两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将视角转移到宫外的民间生活。"至今风俗"表明这些习俗和生活状态延续到了现在,而"骊山下"则是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指代,增加了诗歌的具体性。"村笛犹吹阿滥堆"中,"村笛"是乡间乐器的泛称,"犹吹"意味着仍然在吹奏,而"阿滥堆"则是一处特定的地名,或许与历史故事相关联,这里的乐声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记忆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昔日辉煌与现实生活之间差距的感慨。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
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
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