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田园生活的隐士,他在长山下的田野中耕作,引导溪流曲折,以便于农业生产。他注意到东山有古墓,而在南野则开始了新一轮的土地开发。诗人家世以儒学为业,他的子孙们也过着简单的生活,满足于田园给予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诗中“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两句表明了主人公一日之内既勤劳地务农,也不忘阅读,这是中国古代士人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但也享受着书卷带来的精神滋润。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则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平和安宁的田园生活感到满足,尽管身体因为劳动而疲惫,但心中充满了对这份简单生活的喜悦。
接下来的几句“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与依恋,以及对农事周期的深刻理解。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两句则是对生活中细节的刻画,表现了主人公在田园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最后,“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全诗最后两句“此怀谁与同, 此乐君所独”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田园生活的珍视,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在他心中的独特价值。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感悟。
凉风吹动黄姑渚,正值牵牛逢帝女。
一年佳会阻星河,数刻交欢罢机杼。
主人留客当今宵,鸣筝少妇红罗绡。
娇声宛转鸾凰曲,媚眼低回乌鹊桥。
引羽流商歌愈缓,玉绳渐落明星烂。
履坠簪遗乐未休,钟沉漏尽愁将旦。
临别殷勤赠七襄,秋宵虽短此情长。
烛龙已驾扶桑晓,天上人间两渺茫。
何须元夕至,月好更张灯。
节令人能衍,心閒兴可乘。
留清删火树,悬照映壶冰。
时趁先斋夜,人招有发僧。
小卮明绿玉,软缛拂青绫。
酿雪宵微暖,凝寒焰自澄。
水沈清雾散,墨晕烂霞蒸。
梅厌探春使,松邀耐久朋。
形忘呼尔汝,语次戒除升。
觞政科条减,欢场伎俩增。
歌先神静妙,鼓尽气凭陵。
宗案疑难扫,诙言笑莫胜。
吟参东越唾,侬借北吴称。
茗战分高下,骚坛叹废兴。
调排名士简,端坐酒人矜。
抱杞忧天坠,呼嵩祝日升。
醒多聊间睡,逊苦更嫌兢。
后约需花放,临高带雪登。
事皆离旧谱,诗并就新绳。
佳集无嫌数,中秋定可仍。
《味元堂预衍元宵二十韵》【明·范景文】何须元夕至,月好更张灯。节令人能衍,心閒兴可乘。留清删火树,悬照映壶冰。时趁先斋夜,人招有发僧。小卮明绿玉,软缛拂青绫。酿雪宵微暖,凝寒焰自澄。水沈清雾散,墨晕烂霞蒸。梅厌探春使,松邀耐久朋。形忘呼尔汝,语次戒除升。觞政科条减,欢场伎俩增。歌先神静妙,鼓尽气凭陵。宗案疑难扫,诙言笑莫胜。吟参东越唾,侬借北吴称。茗战分高下,骚坛叹废兴。调排名士简,端坐酒人矜。抱杞忧天坠,呼嵩祝日升。醒多聊间睡,逊苦更嫌兢。后约需花放,临高带雪登。事皆离旧谱,诗并就新绳。佳集无嫌数,中秋定可仍。
https://shici.929r.com/shici/edP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