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到西湖上,今日来游春较迟。
芳草乍随幽兴发,白云应结素心知。
两高胜迹几经主,万朵梅花可为谁。
妒杀山光与水色,销魂多在夕阳时。
十年不到西湖上,今日来游春较迟。
芳草乍随幽兴发,白云应结素心知。
两高胜迹几经主,万朵梅花可为谁。
妒杀山光与水色,销魂多在夕阳时。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西湖》描绘了诗人久别重游西湖的情景。首句“十年不到西湖上”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深怀念和久违之情。次句“今日来游春较迟”则点出诗人此次游览正值春天稍晚,更显其期待和欣喜。
“芳草乍随幽兴发”写出了西湖春草初生,触发了诗人的幽雅兴致,而“白云应结素心知”则以拟人手法,赋予白云以情感,暗示诗人内心纯洁如白云,与自然景色相契合。
“两高胜迹几经主”感慨西湖历经沧桑,美景依旧,但人事已非,“万朵梅花可为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物是人非之感,以及对梅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的惋惜。
最后两句“妒杀山光与水色,销魂多在夕阳时”以“妒杀”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西湖风光之美,让人心醉;而“销魂多在夕阳时”则以夕阳西下之景,渲染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秀美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寓情于景,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