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瓶暖微闻蚯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瓶暖微闻蚯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以“袖手指直冻欲堕”形象化地表达了严寒的气候,同时又通过“瓶暖微闻蚯蚓鸣”展现出僧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仍有温暖可寻。"客寒对作橐驼坐"则是诗人以客观的角度,叙述僧人在严寒中的静默与孤独。
接下来的“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展示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慈善行为,这不仅体现了佛教的修行,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赞美。最后,“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则是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高僧丹霞,并以此询问自己的修为是否有所欠缺,这既表现了诗人的自省,也体现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佛教因缘和修行的提问,展现出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
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九衢流车马,相值各匆忙。
岂有道边宅,静居如宝坊。
幅巾延客酒,妙歌小红裳。
主人有班缀,衣拂御炉香。
常恐鷤鴂鸣,百草为不芳。
故作龟曳尾,颇深漆园方。
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床。
买田宛丘间,江汉起滥觞。
今此百亩宫,冬温夏清凉。
身閒阅世故,宇静发天光。
安肯声利场,牵黄臂老苍。
张侯笔瑞世,三秀丽斋房。
作诗盛推赏,明珠计斛量。
扫花坐晚吹,妙语益难忘。
重游樊素病,捧心不能妆。
来日犹可追,听我歌楚狂。
小虫心在一啄间,得失与世同轻重。
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斲轮如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