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山头寒泉穴,净若镜面平。

熨齿敲冰冷,贮瓶微玉声。

傍有野鹿迹,上啼林鸟清。

何由一往挹,况复方病醒。

(0)
翻译
山顶的寒泉像洞穴一样,清澈得如同镜子般平整。
泉水冷冽如冰,漱口时发出玉石般的轻响。
泉边有野鹿的足迹,树林中传来清脆的鸟鸣。
如何能独自去汲取这泉水,况且我此刻正从沉睡中醒来。
注释
山头:指山顶。
寒泉:冰冷的泉水。
穴:像洞穴一样的。
净若镜面平:非常清澈像镜子一样平整。
熨齿:形容泉水冷得像熨斗过齿。
敲冰冷:形容泉水冷得仿佛能敲出冷意。
贮瓶:装在瓶子里。
微玉声:像玉石碰撞的声音。
野鹿迹:野鹿留下的脚印。
上啼:在高处鸣叫。
林鸟清:树林中的鸟鸣声清脆。
何由:如何能够。
一往:独自前往。
挹:汲取。
况复:何况。
方病醒: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描绘了山中一处清冷而宁静的景象。首句“山头寒泉穴”点出地点,接着“净若镜面平”形容泉水清澈如镜,水面平静。诗人进一步通过“熨齿敲冰冷”来感受泉水的冷冽,仿佛能听见“贮瓶微玉声”,这是形容倒水时瓶中的水声清脆悦耳。

“傍有野鹿迹,上啼林鸟清”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细节——野鹿的足迹和林鸟的清鸣,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静谧。最后,“何由一往挹,况复方病醒”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近这山水,但因病体未愈,只能遗憾地想象而不能亲自去汲取的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间寒泉的静美画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感慨。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述旧二首·其二史公可法

相国雄风振柳营,维扬百战决孤城。

秋风屡见帆樯动,落日空悲鼓角鸣。

五丈原前荒草没,八公山上戍烟平。

忠魂定逐灵胥去,终古江涛拍岸生。

(0)

同林子白游沈氏别业复访古笠上人

探幽遥指翠微中,曲沼横桥一径通。

水榭鸟啼留倦客,药栏春尽落残红。

钟声晚动孤村路,溪色晴翻小燕风。

归去正多尘外想,故人今在虎溪东。

(0)

怀衡山

岧峣衡岳接遥天,日丽霞明玉洞前。

七泽涛深连暮雨,九疑峰断锁寒烟。

翠华尚忆巡南极,白昼曾闻降列仙。

我欲振衣千仞上,乘风清啸祝融巅。

(0)

客京口

羁旅空江上,高楼每独登。

潮声沉铁瓮,山势走金陵。

老骥徒悲枥,冥鸿偶避矰。

秋来阻舟楫,归计复谁凭。

(0)

吴宫

金井两梧桐,相传避暑宫。

瑶台三十六,处处与天通。

宝镜留明月,妆楼闭彩虹。

美人化双燕,飞去五湖东。

(0)

览镜

览镜萧疏祗自嗤,閒思往事独支颐。

短才未敢窥鹦鹉,白发何须著鵔鸃。

生计由来同泛梗,归心今已在江蓠。

衰年事业凭谁寄,百尺云根五字诗。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