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当百五,屐齿泛晴光。
缀暖榆钱小,萦春蕙带香。
两峰看迤逦,片水怅微茫。
节届魂俱冷,时移梦转长。
土应平傲骨,泉已涩吟肠。
有子荒新冢,无烟禁一乡。
雨花滋旧藓,风叶沸新杨。
泪尽莺啼处,褰裳去夕阳。
林中当百五,屐齿泛晴光。
缀暖榆钱小,萦春蕙带香。
两峰看迤逦,片水怅微茫。
节届魂俱冷,时移梦转长。
土应平傲骨,泉已涩吟肠。
有子荒新冢,无烟禁一乡。
雨花滋旧藓,风叶沸新杨。
泪尽莺啼处,褰裳去夕阳。
这首明代诗人吴鼎芳的《寒食日登莫釐峰望缥缈峰吊陆纂甫》描绘了寒食时节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友陆纂甫的怀念之情。首联“林中当百五,屐齿泛晴光”点出时令为清明前后,阳光透过林间洒在鞋底,暗示踏青祭祖的氛围。颔联“缀暖榆钱小,萦春蕙带香”以榆钱和蕙草的意象,描绘春天生机盎然,但又带有淡淡的哀愁。
颈联“两峰看迤逦,片水怅微茫”描绘山峰连绵起伏,远处的水面迷茫不清,诗人内心充满对逝者的追思与无尽的惆怅。尾联“节届魂俱冷,时移梦转长”直接抒发了对亡者的哀思,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尽思念。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寂。后半部分“土应平傲骨,泉已涩吟肠”暗指陆纂甫的墓地,表达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悼。“有子荒新冢,无烟禁一乡”进一步强调了陆纂甫的离世给亲友带来的影响,以及清明时节的寂静与凄凉。
最后一句“泪尽莺啼处,褰裳去夕阳”,诗人泪水流尽,只能在莺啼声中悄然离去,画面凄美,余韵悠长,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鲜明的清明节氛围和怀人主题。
夜未央,蛩声一片侵床。
漏滴沥、云颓雨咽,谱成半枕凄凉。
空怅望、纤林带月,不堪闻、孤雁啼霜。
灯泪红残,香心字冷,难将樽酒倩疏狂。
恨人去,天涯路远,抛却好春光。
向只道,相思有梦,毕竟荒唐。
破愁烦、蝇头绣句,花笺印叠鸳鸯。
更关情、楼西倚闷,最消魂、灯下凝妆。
月不长圆,花原易落,一时也抵百年长。
终凝恋、斜阳衰草,别袂共离觞。
一点点,鲛衫欲湿,界破檀黄。
吴兴公子雅好奇,欲把丹青竞天巧。
花蜂柳莺看巳足,貌得骅骝图更好。
浪花满身蹄削諲,两耳抽出春笋尖。
风鬉欲拂九霄雾,隅目似挂高秋蟾。
昨者王良失鞿鞚,封狼咆哮蛇豕閧。
天闲乘黄越在野,出车未见歌南仲。
呜呼,安得此马背负郭令公,扫清四海归奏明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