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开篇即以“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表达了对遥远家乡的眺望和归期的渴盼。“扶桑”在古代中国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这里象征着诗人心中那无法触及的故土。接着,“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化了空间距离感和文化差异感。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一句,不仅增添了动态美,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中“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两句,更是以静谧的夜晚景象和飘扬的旌旗,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这两句,则通过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现象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秋思与游子的哀愁。而最后,“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去时光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以及对未来渺茫的不安。
余生百代下,骋志百代前。
驰晖虽暂留,嘉木难长妍。
壮夫悔雕篆,毅士奋莫年。
自知非松乔,且得一日延。
尼衰怀梦周,聃老始出关。
百里半九十,傥励金石坚。
朝闻不虑夕,夕惕仍思愆。
箴警毋弃耄,篑土冀成山。
宝非秘密藏,虚无求真诠。
几先见天则,庶以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