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
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怀念的情景,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愫。开篇“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四句,以一种淡雅而又略带忧郁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静谧而湿润的早晨园景。这里,草丛间缕缕绵绵的花朵与轻柔细雨共同营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而“晓庭”则让人联想到一处幽深的居所,时间似乎在此凝滞。
接下来的“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两句,则突然转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塞远”暗示着诗人与所思之人的距离和隔绝,而“久无音问”则表达了一种长时间的音信断绝,带来了深深的孤独感和忧虑。此处的“愁销镜里红”,不仅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容颜,更隐喻着心中的哀愁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渐渐消磨。
最后,“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两句,又引入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紫燕黄鹂,是指燕子与黄鹊,它们的到来似乎是唯一打破寂静的生灵,但却也无法缓解诗人心中的哀愁。此处“犹至”表明尽管这些小鸟还在到来,带着一丝生的气息,但诗人的心境依旧无法改变。结尾的“恨何穷”,则是对这种无尽相思和孤独感的极度表达,是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绪宣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怀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情感。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颇为常见,但在这首诗中,却被韦庄巧妙地融入了一种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彰显了作者深邃的情怀和艺术造诣。
未赴虢太守,暂归吴兴家。
吴兴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
清甘不楚齿,若酒倾残霞。
溪山小女儿,姹姹两发丫。
袅袅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时与之醉,何似走尘沙。
参差绿柳上,撩乱黄鹦飞。
失意暂时屈,独嗟千里归。
淮船行欲驶,江鲚去应肥。
谢朓吾乡守,欣欣见綵衣。
河为中国患,亦为中国利。
其患齧堤防,其利通粮馈。
分流入浚汴,万货都城萃。
积淫或暴涨,旱暵或滞疐。
疏导欲其宜,径度有所异。
曩者多邀功,用之殊未至。
十私而五公,岁久害愈炽。
溃溢必归尤,庙堂难决议。
明明圣天子,自选中常侍。
银铛插在貂,身小勇且智。
上从广武城,下及淮与泗。
回险帖凿繁,所画由所寄。
尝以勤厥身,又能和众吏。
前日有尽心,于今病憔悴。
此职方藉人,加餐当自为。
鬓丝不是吴蚕吐,未到吴中已成缕。
清肠无茧自能生,穷愁便织连今古。
论兵说剑三十秋,乃知功名难强取。
往往横遭年少轻,好在驱车海边去。
海边郡民迎太守,黍作壶浆牛作脯。
剩持盐豉煮紫莼,卵色碗宽光欲舞。
试寻陆机旧时迹,画舟乌榜穿平浦。
秋草宅荒闻杜鹃,应暂徘徊解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