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仙坛在,丹书孰更闻。
藤萝春覆雪,洞壑晚连云。
药灶花间出,人家谷口分。
何时移草阁,向此卧斜曛。
千古仙坛在,丹书孰更闻。
藤萝春覆雪,洞壑晚连云。
药灶花间出,人家谷口分。
何时移草阁,向此卧斜曛。
这首诗描绘了毛公坛的幽静与神秘。诗人以“千古仙坛在”开篇,将毛公坛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暗示其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地位。接着,“丹书孰更闻”一句,似乎在探寻着关于此地的古老传说与秘密,引人遐想。
“藤萝春覆雪,洞壑晚连云。”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毛公坛周围的自然景观。春天,藤萝覆盖,仿佛一片雪白,而傍晚时分,山洞与峡谷与云彩相连,景象壮丽而神秘。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毛公坛的自然之美,也为其增添了一层超凡脱俗的气息。
“药灶花间出,人家谷口分。”这两句则转向对毛公坛人文环境的描绘。药灶在花丛中显现,暗示着这里可能曾是炼丹修道之地;而谷口处的人家,则显示了毛公坛与世隔绝却又与人间有所联系的独特位置。这种结合自然与人文的描绘,使得毛公坛的形象更加丰满。
最后,“何时移草阁,向此卧斜曛。”表达了诗人对毛公坛的向往之情,希望能在夕阳西下之时,移居于此,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毛公坛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疑是楚公戴角鹰,写出神气何棱棱。
健如熊虎一心猛,快若风火六翮轻。
旷野秋高草萧瑟,百万雄师大狝猎。
合围已见三面齐,翻韝似觉千里窄。
纵横搏击鸟兽群,风毛雨血何纷纷。
云里鹍鹏尚须避,草中狐兔宁复论。
罢猎归来立高树,似听风飙欲飞去。
安得真骨殄鸱枭,长见鸾凤在云路。
高秋九月都门道,冠盖光辉耀晴昊。
离筵觞酌送者谁,花县郎官乞身早。
郎官自是青云姿,飞腾况值明盛时。
著书东阁见才俊,之官南国怜英奇。
英奇未了哦松兴,鹗荐升官播佳政。
单父横琴今几年,故里悬车想三径。
三径乃在金华阿,金华山水名且多。
绕户清溪漱寒玉,当窗秀岭横烟萝。
到家尽得溪山趣,交友过从乐相语。
为言壮仕老归来,此是天恩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