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开篇“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对物欲淡泊,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清贫自在的生活,不为寒冷所扰。
接下来的“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诗人倾听着远处寺庙的钟声,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即使是在严寒的季节,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他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地方来逃避世俗的纷扰,而司马则依然在执行他的职责,为的是送他走到生命的终点。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最后,“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舒适,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故乡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这里,即使身在远方,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生活态度。
巴滇之马如游龙,宝鞭袅袅回如风。
将军梦断忽心战,五骑飞出寻无踪。
道旁客姥头欲白,惊见归鞯如电击。
当时天子重丁宁,典午安危争一刻。
大宁王气方中天,南阳青兖森戈鋋。
金函诏下传羽檄,狂奴喑死如寒蝉。
老骥志欲千里伸,晋天不覆鬼蜮臣。
草间怅望可人土,老却江潭种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