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孤高枕大江流,天入苍茫日夜浮。
帆影远连巴蜀晓,橹声清入洞庭秋。
菊松雅兴同元亮,泉石幽盟慕许由。
别后相思梅正发,月明千里倚江楼。
二孤高枕大江流,天入苍茫日夜浮。
帆影远连巴蜀晓,橹声清入洞庭秋。
菊松雅兴同元亮,泉石幽盟慕许由。
别后相思梅正发,月明千里倚江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江边送别图景。首联“二孤高枕大江流,天入苍茫日夜浮”以“二孤”起笔,暗示送别的对象是两位官员,他们如同独立于世的孤峰,高枕于大江之上,与天相连,日月在苍茫中浮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颔联“帆影远连巴蜀晓,橹声清入洞庭秋”则通过远帆和清橹声,将读者带入到一幅广阔的江面景象之中,巴蜀的晨光与洞庭的秋色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流转。
颈联“菊松雅兴同元亮,泉石幽盟慕许由”运用典故,将送别的对象比作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和古代隐士许由,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追求的赞赏。尾联“别后相思梅正发,月明千里倚江楼”则以别后的思念之情收束全诗,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离别的季节,而月明千里,倚楼远望,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壮美与静谧,也蕴含了对友人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柳丝不动江流缓,双鹭飞来秋日晚。
平沙漠漠点寒烟,乱石离离立苍藓。
静随玉顶听湍濑,饥引银钩啄清浅。
霜衣雪襟谁匹俦,逸态閒情自幽远。
君不见燕衔泥,朝来暮去傍人栖。
又不见莺乱啼,间关宛转无休时。
岂如此鸟独凝寂,不与众禽上下相追随。
周公称大圣,振鹭载颂诗。
君子敛德容,雅与物色宜。
尹侯家住大江西,翛然自负冰霜姿。
洁白岂不与之齐。
为爱画师林良者,赠侯此画真潇洒。
堂上试令拂拭看,彷佛清风白露寒。
北邙山下悲风急,魂车辚辚男女泣。
浮生富贵能几何,请君听此薤露歌。
居贫艰难葬独苦,在富光辉人送多。
山前翁仲笑相语,贵贱应须土中去。
新坟峨峨土犹湿,日暮狐狸作人立。
白杨萧萧人已归,伫看坟前长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