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峰前结近庐,考槃终日对清虚。
云边自种陶家秫,花下时翻邺架书。
白石岂须歌短褐,青山一任赋閒居。
飞腾已有天池翮,莫忆王门更曳裾。
七十峰前结近庐,考槃终日对清虚。
云边自种陶家秫,花下时翻邺架书。
白石岂须歌短褐,青山一任赋閒居。
飞腾已有天池翮,莫忆王门更曳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七十峰前的近庐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首联“七十峰前结近庐,考槃终日对清虚”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画面,隐士在山峰环绕的庐舍中,每日面对着清静虚空的生活,过着超然物外的日子。
颔联“云边自种陶家秫,花下时翻邺架书”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细节。他不仅在云边种植着像陶渊明那样喜爱的秫米,还在花丛之下翻阅着书籍,享受着读书的乐趣。这既体现了他对古代文人雅趣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的丰富和对知识的渴望。
颈联“白石岂须歌短褐,青山一任赋閒居”表达了隐士对物质生活态度的淡泊。他并不需要通过歌唱或穿着简朴来证明自己的清高,而是选择在青山中自由自在地居住,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飞腾已有天池翮,莫忆王门更曳裾”则展现了隐士内心深处的志向与决心。他已有了翱翔于天池之上的翅膀,即实现了内心的自由与追求,因此无需再回忆官场的束缚,不再为世俗所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卢龙云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与实践,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
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
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
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
自言近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朮。
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
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
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
涓涓漱纳白玉津,鍊以真元纳之骨。
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
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
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
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
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
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
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
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
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
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
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再寄》【宋·张耒】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自言近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朮。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涓涓漱纳白玉津,鍊以真元纳之骨。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https://shici.929r.com/shici/zzse8jV.html
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
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
采如兽腾突,缭若蛇蜿蜒。
外高陟缥缈,却下逼重渊。
老崖忽中断,俯视毛骨寒。
百丈未见底,立土如岩峦。
登高望四垠,目断无平川。
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
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
我观绝塞处,块土万雉坚。
崤渑自古险,秦人有重关。
信哉天作固,扃键谁敢干。
时平战伐息,地辟村落闲。
堆阜何茫茫,耕桑莽相连。
平生喜壮观,吊古重悲叹。
山川只自尔,兴废何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