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走中原,神物难名状。
混混自古今,朝宗只东放。
烈风况不休,日夜波荡漾。
泾渭畴能分,砥柱翻激壮。
并吞众流尽,势若争伯王。
有时失堤防,涯涘安可量。
荥泽行问津,张帆日初上。
俄惊山半摧,仍喜沙平涨。
忆昨渡九江,奔澜未应让。
候人鼓角喧,北首瞻太行。
大河走中原,神物难名状。
混混自古今,朝宗只东放。
烈风况不休,日夜波荡漾。
泾渭畴能分,砥柱翻激壮。
并吞众流尽,势若争伯王。
有时失堤防,涯涘安可量。
荥泽行问津,张帆日初上。
俄惊山半摧,仍喜沙平涨。
忆昨渡九江,奔澜未应让。
候人鼓角喧,北首瞻太行。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在中原大地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大河走中原”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接着,“神物难名状”一句,既赞美了黄河的神秘与伟大,也暗示了其难以言喻的魅力。
“混混自古今,朝宗只东放。”描述了黄河从古至今,始终向东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紧接着,“烈风况不休,日夜波荡漾。”通过描写狂风不息、波涛汹涌的场景,进一步突出了黄河的雄伟与力量。
“泾渭畴能分,砥柱翻激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黄河中的泾水和渭水比作两条小溪,而砥柱则象征着黄河中的一个险滩,形象地表现了黄河中水流的复杂与湍急。同时,“并吞众流尽,势若争伯王。”则表达了黄河兼收并蓄、势不可挡的气势,仿佛在争夺王者的地位。
“有时失堤防,涯涘安可量。”这两句描绘了黄河偶尔会冲破堤坝,其威力之大,难以估量。接下来,“荥泽行问津,张帆日初上。”转而描述了诗人渡过荥泽时的情景,使用“张帆日初上”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渡河时的紧张与期待。
“俄惊山半摧,仍喜沙平涨。”诗人突然间看到山的一半似乎崩塌,但随即又欣喜于沙洲的涨起,这种情绪的转折,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欣赏。
最后,“忆昨渡九江,奔澜未应让。”诗人回忆起之前渡过九江的情景,虽然那里的波澜也不逊色,但仍然无法与眼前的黄河相比。“候人鼓角喧,北首瞻太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北方山脉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