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羌马献兰䈥,四海歌谣美汉文。
天为吾皇厌祥瑞,不教麟犊恼明君。
一辞羌马献兰䈥,四海歌谣美汉文。
天为吾皇厌祥瑞,不教麟犊恼明君。
这首诗《麟(其一)》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对理想君主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首句“一辞羌马献兰䈥”,以“羌马”象征边疆的异族,而“兰䈥”则代表了和平与文化的交流。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边疆民族向朝廷进献珍贵礼物的场景,象征着民族间的和睦与交融,预示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次句“四海歌谣美汉文”,进一步扩展了主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域与时间,强调了汉文化在四海之内的广泛影响与美好声誉。这里的“歌谣”不仅指音乐与诗歌,也暗含了民众对汉文化的认同与赞美,体现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接下来,“天为吾皇厌祥瑞,不教麟犊恼明君”,这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的期待与赞颂。诗人认为,真正的君主应当像天一样,厌恶那些不必要的祥瑞与神迹,因为这些往往干扰了正常的政治秩序与百姓生活。同时,君主也不应被麟犊(传说中的祥兽)这样的象征物所困扰,而是要专注于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观点体现了对清明政治与务实治国的向往,以及对君主责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图景,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对和谐社会与理想君主的深切渴望,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
我家龙多西,出门山在目。
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
山上有顷田,岩洞多重复。
石囤如内空,可容万亿斛。
奇古一仙台,清绝三梵屋。
千岁大夫松,万竿君子竹。
四时风飕飕,多寒而少燠。
天低星日近,举首心自肃。
不敢高声呼,恐帝谓予黩。
转盼四方宽,万山皆俯伏。
幽人来避世,松柏可充腹。
何劳苦煎炮,自有云蒸熟。
朝易暮楞严,随意伴幽独。
天下真乐在,安用名利逐。
我亦知此乐,倚门望良速。
入山未要深,且归问寝餗。
男儿天下志,未忍同草木。
他时素志遂,人进我则缩。
来此寄馀生,分此山林福。
吾心与道俱,出处应可卜。
《龙多山》【宋·文师敬】我家龙多西,出门山在目。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山上有顷田,岩洞多重复。石囤如内空,可容万亿斛。奇古一仙台,清绝三梵屋。千岁大夫松,万竿君子竹。四时风飕飕,多寒而少燠。天低星日近,举首心自肃。不敢高声呼,恐帝谓予黩。转盼四方宽,万山皆俯伏。幽人来避世,松柏可充腹。何劳苦煎炮,自有云蒸熟。朝易暮楞严,随意伴幽独。天下真乐在,安用名利逐。我亦知此乐,倚门望良速。入山未要深,且归问寝餗。男儿天下志,未忍同草木。他时素志遂,人进我则缩。来此寄馀生,分此山林福。吾心与道俱,出处应可卜。
https://shici.929r.com/shici/GW4TFfgm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