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下,水寒风萧萧。
游子在绝漠,仰望浮云飘。
前登枪竿岭,冈岑郁岧峣。
崩崖断车辙,层梯入云霄。
幽龛构绝壁,微径纡山腰。
人行在木末,日落闻鸣蜩。
履险力疲薾,凭高思飘飖。
何当脱羁鞅,归种南山苗。
饮马长城下,水寒风萧萧。
游子在绝漠,仰望浮云飘。
前登枪竿岭,冈岑郁岧峣。
崩崖断车辙,层梯入云霄。
幽龛构绝壁,微径纡山腰。
人行在木末,日落闻鸣蜩。
履险力疲薾,凭高思飘飖。
何当脱羁鞅,归种南山苗。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枪竿岭》描绘了一幅边塞饮马的艰辛与壮丽景色。首句“饮马长城下,水寒风萧萧”展现了边疆的艰苦环境,水冷风凄,为全诗奠定了苍凉基调。接着,“游子在绝漠,仰望浮云飘”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知的迷茫。
“前登枪竿岭,冈岑郁岧峣”描绘了登山的艰难,峰峦起伏,险峻壮观。“崩崖断车辙,层梯入云霄”进一步刻画了山势之险峻,仿佛连车辆都无法通行,只有层层阶梯通往云端。诗人通过“幽龛构绝壁,微径纡山腰”描绘了山中奇景,小路蜿蜒于峭壁之间,显得格外幽深。
“人行在木末,日落闻鸣蜩”写出了行者攀登至高处,夕阳西下时听到蝉鸣的孤独与宁静。最后两句“履险力疲薾,凭高思飘飖”表达了诗人历经险阻后的疲惫,以及站在高处遥望远方,心中涌起的自由向往——“何当脱羁鞅,归种南山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枪竿岭的险峻与壮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綵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
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