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花满阶砌,愁人独上机。
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
调丝时绕腕,易镊乍牵衣。
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
翻花满阶砌,愁人独上机。
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
调丝时绕腕,易镊乍牵衣。
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妇在织机前劳作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
首句“翻花满阶砌”,以“翻花”形容织机上的花纹繁复,满阶的台阶上似乎也铺满了这美丽的图案,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空间的层次感。接着,“愁人独上机”,点明了织机旁的主人公是一位愁绪满怀的女子,她独自一人坐在织机前,暗示着她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这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物的心情。浮云的起落,仿佛是她思绪的飘忽不定;而孔雀的飞翔方向,则暗喻了她内心深处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追求。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加丰富,画面感更强。
接下来,“调丝时绕腕,易镊乍牵衣”,描述了织女在织布时的动作细节,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展现了她的专注与技艺。同时,这些动作也透露出她劳作的辛苦与耐心。
“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最后两句将织机上的梭子与女子的首饰相联系,形象地表现了织机的节奏与女子的装扮相互映衬的场景。同时,“红妆映落晖”不仅描绘了日暮时分的美丽景色,也象征了女子的美丽与织物的光彩交相辉映,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织机前劳作的中妇形象,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追求与美丽,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别离情味,从前轻掷,今日且待如何。
好教垂杨,一枝挽住鸣珂。
可怜幔亭,别酒价真珠,不换颜酡。
凝眸处、便几年秋草,两地烟波。
好把相思打叠,这柔肠似缕,何计消磨。
马首霜浓路滑,偏我愁他。
如今鱼沉雁杳,蓦地常自在心窝。
凄凉也、便怎生忘了人呵。
翠竹笼烟,苍苔萤露,吹箫院落空明。
看碎萤避扇,瘦蝶寻灯。
细语嫦娥知得,曾照见、香誓钗盟。
团栾影、鸥波眷属,认取前生。盈盈。
玉河渐转,偏组织西风,吹散双星。
怕五铢衣薄,指冷瑶笙。
懊恼梧桐多事,千万叶、总是秋声。
黄昏也,思量旧欢,耐尽残更。
平原碎碾凄迷影,轻随画轮移去。
瘦借烟肥,昏怜雾隔,红晕马蹄尘土。残更四五。
正一点心焦,闷天难曙。
闪过垂杨,短长亭外数星聚。
高楼今夜睡未,料香篝倦倚,清梦谁煮。
翠袖占花,金钗剔焰,应念荒寒愁旅。纱笼细补。
浑不是罗帷,少年听雨。照醒离魂,不眠人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