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恙经秋辗转深,上池清水渍罗衾。
莫缘知己真披胆,可是吟诗欲呕心。
鱼目那堪通夜醒,犀株枉自辟寒簪。
黄花慢想倾城顾,病过荷花直到今。
玉恙经秋辗转深,上池清水渍罗衾。
莫缘知己真披胆,可是吟诗欲呕心。
鱼目那堪通夜醒,犀株枉自辟寒簪。
黄花慢想倾城顾,病过荷花直到今。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病痛。首句“玉恙经秋辗转深”,以“玉恙”象征病痛的沉重,秋天的漫长使得病情更加深重。次句“上池清水渍罗衾”,通过池水映照出病者的孤独和被褥上的污渍,暗示生活的凄凉。
“莫缘知己真披胆,可是吟诗欲呕心”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知己的理解和支持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创作诗歌时的痛苦挣扎,仿佛是内心情感的直接倾诉。
“鱼目那堪通夜醒,犀株枉自辟寒簪”运用比喻,鱼目代表假象,诗人难以入睡,暗示病痛的折磨;犀珠制成的发簪本应驱寒,却无法缓解内心的寒冷,进一步强化了病痛的煎熬。
最后两句“黄花慢想倾城顾,病过荷花直到今”,以黄花自比,表达病后的落寞,感叹自己如同凋零的黄花,没有了往昔的繁华,病痛持续至今,仍未见好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秋病痛中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期待和自我价值的反思。
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
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
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
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
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
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