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
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
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
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
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
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
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
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
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
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
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
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子孙后代的关切与期望。开篇“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两句,用玉石和剑的坚硬来形容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观上的完美。这一比喻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
接着,“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进一步指出外表难以窥测人的真实心志,这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下几句“念我未知子,徒知外观望。安识子所怀,赤日包白光。”则转向诗人自身,对于自己的子女缺乏了解,只能通过表象去推测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自己作为父母角色的自省,也映射出古代社会中亲情交流的复杂性。
最后,“去去终我身,两两无相忘。纵予道路忧,骨尚付子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即便是身后的遗骨,也希望能够成为子女记忆中的一个部分。这既展现了对亲情深 厚的情感,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哲理的思考,构建了一幅关于家族、亲情和自我认知的深邃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