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掇,秋风几日还。
若教人不热,敢怨我长闲。
明月何时掇,秋风几日还。
若教人不热,敢怨我长闲。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赵文所作的《书扇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以明月和秋风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活变迁的感慨。"明月何时掇",意指明亮的月亮何时能被摘取,暗示时间的流逝;"秋风几日还"则问秋天的凉风何时会再来,寓言岁月如流,无法停留。接着,诗人通过反问"若教人不热",假设人们没有炎热的感受,暗示即使忙碌,也难以避免生活的热度和人间烟火气。最后,"敢怨我长闲",诗人承认即使忙碌,也不会抱怨自己的闲暇时光,流露出一种淡然和自嘲的情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寄寓人生哲理,体现了宋末元初诗人在动荡时局下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
春泥踏尽游人繁,鸣跸下天歌吹喧。
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盛亡卑尊。
靓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
磨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伏日每苦热,古来亡事侵。
尝闻东方朔,割肉趋庭阴。
百职当早罢,将畏赫日临。
我无归遗人,怀念空沾襟。
我世本儒术,所谈圣人篇。
圣篇辟乎道,信谓天地根。
众贤发蕴奥,授业称专门。
传笺与注解,璨璨今犹存。
始欲沿其学,陈迹不可言。
唯馀兵家说,自昔罕所论。
因暇聊发箧,故读尚可温。
将为文者备,岂必握武贲。
终资仁义师,焉愧道德藩。
挥毫试析理,已厌前辈繁。
信有一日长,可压千载魂。
未涉勿言浅,寻流方见源。
庙谋盛夔禼,正议灭乌孙。
吾徒诚合进,尚念有亲尊。
秦既并诸侯,斯乃一度量。
铸宝以永传,万世俾勿丧。
精铜不生花,小篆著丞相。
一没咸阳宫,千秋事更王。
陆君居洛城,客有来渭上。
曰因农人耕,发壤破古藏。
遂获此物还,文完字何壮。
始号为皇帝,立语已超旷。
意将愚黔首,衅起危博浪。
其后同玉玺,不随骊山葬。
今蓄于君家,徒尔资奇尚。
物以用为珍,异时皆似妄。
京都三月酴醾开,高架交垂自为洞。
素叶层层紫蕊香,酿归光禄春生瓮。
东陌西池走钿车,芳林广囿飞朱鞚。
二年不到大梁城,江边泪滴肝肠痛。
况兹齿发渐衰老,已是忧愁不如众。
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去岁游吴求不得,今朝还喜自持送。
眼底虽同往日看,樽前所忆皆成梦。
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