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其一》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

春泥踏尽游人繁,鸣跸下天歌吹喧。

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盛亡卑尊。

靓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

磨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0)
注释
山当衢:山峰位于道路中央。
华灯:明亮的灯笼。
鸣跸:皇帝出行时的警戒声。
深坊静曲:僻静的小巷。
亡卑尊:不论地位高低。
靓妆丽服:美丽的妆容和服饰。
眼尾获笑:目光交汇时的笑容。
貂裘:贵族的皮毛服装。
夜阑:深夜。
鞍马:马匹和鞍具。
翻译
山峰如屏立路中央,九座城门映华灯,月色微暗。
春天里游人如织,车马声喧,灯火辉煌。
深巷静谧,车轮滚动,人们争先恐后,不论身份高低。
美女俊男衣着华丽,温柔含蓄,相互凝望,眼神交流。
摩肩接踵间,短暂的相遇难以长久,目光交汇让人陶醉。
权贵子弟身披貂裘,深夜里策马疾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京城元宵夜景。"结山当衢面九门"写出了城市的壮丽格局,山形建筑映衬着宽阔的街道和众多门户。"华灯满国月半昏"则展现了夜晚灯火通明,月色朦胧的景象,透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春泥踏尽游人繁"描绘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场景,"鸣跸下天歌吹喧"则通过宫廷乐队的演奏声,增添了庆典的庄重与喜庆。"深坊静曲走车辕"暗示了贵族们的豪华马车在静谧的小巷穿梭,"争前斗盛亡卑尊"揭示了权贵们在这样的场合中炫耀身份。

"靓妆丽服何柔温"聚焦于女子们的美丽装扮,"交观互视各吐吞"则写出人们互相欣赏,各自沉浸其中。"磨肩一过难久存"形象地描述了人流之密集,短暂的相遇仿佛难以持久。"眼尾获笑迷精魂"表达了人们在欢笑中陶醉,灵魂为之倾倒。

最后两句"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揭示了富贵人家的子弟在深夜仍骑马疾驰,显现出他们的奢华生活和不羁之态。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之夜的京城景象,以及上层社会的活动,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浮华。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谒桐乡张府君庙

桐乡富山水,此地最深秀。

诸峰合屏围,二冈屹龙斗。

谷暖禽语滑,岸束溪声逗。

老木如巨贤,森卫备前后。

神功金刻存,庙古何年构。

衣冠近唐人,名字嗟莫究。

悯旱鞭怒蛟,深潭此身仆。

明诚动苍天,雷雨洗白昼。

至今福斯民,血食固宜厚。

予生本屯贱,窃位忧致寇。

约身既多缺,何以抚耆旧。

况瞻贤达迹,彼美松柏茂。

芳醪荐樽爵,馨蔬实笾豆。

悠悠神之思,馀光破昏愗。

归欤歌芜辞,聊用答灵祐。

(0)

送郑说道太博监内法酒库

故人京洛来,共话十年别。

朱颜虽未彫,颇有鬓间雪。

夫君起文学,今乃官曲糵。

虽云屈雄才,犹喜待金阙。

朝政今更新,百执勇施设。

愿言慎所职,法酿务精洁。

上方祭祀馀,一饮兹以悦。

云霄即横飞,勉勉著勋烈。

行将鸳鹭群,何暇笑跛鳖。

跛鳖亦自知,中心冷如铁。

(0)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镜潭弄秋月,始知秋兴长。

金龟能换酒,客鬓不嫌霜。

(0)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碧水碧如淀,染成秋浦愁。

长桥通驿道,危堞起朱楼。

荡桨谁家女,菱歌自风流。

江心雪浪涌,知解渡江不。

却羡云中雁,低飞过北州。

(0)

白玉笙

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0)

玉泉庵

遥派落天潢,分崖射璧光。

山从千古润,江得一源长。

风雨无时作,珠玑满谷量。

淄渑欲谁辨,愿借易牙尝。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