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玉笙》
《白玉笙》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古风

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0)
鉴赏

这首诗《白玉笙》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述一件珍贵的乐器——白玉笙的历史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兴衰更替与政治的盛衰起伏。

开篇以“白玉笙”为题,点明了诗的主题对象。白玉笙在咸通十三年被精心雕琢而成,其制作过程艰辛,匠人的手指因长时间工作而变得枯秃。这不仅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湛,也暗示了其价值之高。进献给朝廷后,它成为了宫廷中的珍品,赐予恩泽于家族,象征着权力与富贵。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局势的变化,白玉笙的命运也随之改变。高堂之上,每日奏响的美妙乐章,掩盖不了国内的动荡不安。当仁兵突然到来,国家陷入混乱之时,白玉笙也失去了它的庇护之地,坠落在人间,成为了一件宝器。

尽管经历了时间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坏,白玉笙仍然保留了大部分原貌,继续在民间流传。诗中提到,它的管身细长,如同剥去笋皮一般,与吴姬(古代江南女子)的纤纤玉指相得益彰。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白玉笙的精美,也暗含了对女性优雅气质的赞美。

接着,诗人将历史的视角拉回,从过去的战乱之曲到现在的太平之歌,白玉笙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虽是物质的存在,但其命运却与君王的治国之道紧密相连。诗中最后强调,兴亡不系于白玉笙,而是取决于君王的政策与治理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白玉笙这一具体物象的描绘,寓言般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微妙联系。通过白玉笙的命运变化,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禽言五首·其五

唤起唤起,鸡鸣天欲曙。大郎艺麻,小郎种黍。

(0)

春园杂兴

径拟孤山雪合围,石床留客每依依。

穿林小鸟冲花落,带得香来绕座飞。

(0)

七月晦夕集范司马十洲阁分吾字

尽日坐冰壶,风流宛自都。

主尊开凿落,客剑佩昆吾。

秋树侵孤驿,斜阳截半湖。

凭高双醉眼,一鸟去来无。

(0)

偕朱奉化游雪窦

山色模糊雨欲飞,入山心事出山非。

秋风绝顶何人到,明月双松待鹤归。

羡尔之官还对菊,与师言别更留衣。

他时尚有重来约,锦镜桃花树树绯。

(0)

城西别墅荅诸友见访

治生在菑畬,结庐向西陌。

穷巷寂且深,荒溪被榛棘。

晨兴荷锄倦,日入复归息。

常恐负所怀,黾勉在兹役。

深感父老情,出门远相索。

觞酌忻时丰,即事良可惜。

于焉罄交驩,既醉忘终夕。

(0)

西洲曲

流水石桥边,西洲定何处。

不见采莲人,月照门前树。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