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
冥冥林霭变,冉冉鸟飞还。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强颜。
飘扬它日意,回首鬓毛斑。
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
冥冥林霭变,冉冉鸟飞还。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强颜。
飘扬它日意,回首鬓毛斑。
此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初春的意境和个人内心的情感。
“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 这两句写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环境,薄暮指日落时分,春风不再温柔,而是带有一丝凛冽;黄尘飞扬,远处的山色也因此变得模糊。这里通过对春风和尘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中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冥冥林霭变,冉冉鸟飞还。” 林霭是指树林中的阴翳,此处形容春天气氛的模糊与朦胧;而“鸟飞还”则暗示着春归大地,生机勃发,但也可能蕴含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强颜。” 作客指的是游子或旅人,对于远方的亲人和故土,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与不安;而“依人足强颜”则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想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坚持下去。
“飘扬它日意,回首鬓毛斑。” 这两句透露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飘扬它日意”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回首鬓毛斑”则是岁月流逝,头发斑白的现实,这里的“鬓”指的是两鬓,即耳旁的头发。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初春时节中人生的无常与个人的孤独。
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
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
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
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
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岩壑高堂上,烟霞眼底清。
向来曾寄迹,老去未忘情。
茅屋苍林掩,藤崖白道萦。
远峰云际直,孤嶂水边横。
宿雨分浓澹,斜阳闪晦明。
折梅惊雪坠,倚竹待风生。
岭断炊烟补,沙回甃岸倾。
杂花浮野意,飞瀑送溪声。
妇馌忻鸠唤,儿耕感犊鸣。
揽衣随处坐,曳杖有时行。
拄笏曾招爽,投簪每惧盈。
他年著书乐,应不愧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