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
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
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
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
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
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
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
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
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田野间的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展现了淳朴的乡村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句“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开篇即点明季节,夏日的暖风带来了微凉,暗示着夏季特有的气候特点。接着,“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描绘了广阔无垠的麦田,细小的道路仿佛是连接天地的桥梁,形象地展示了农田的辽阔与道路的细微。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两句,通过溪水的光泽、树林的湿润以及雨水与桑麻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田野的生机与清新。而“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则通过舂米的声音打破宁静,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人影,生动地展现了农忙时节的景象。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描绘了一处残墙,红绿相间的景象,可能是农舍或田间的点缀,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接着,“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则通过一对老夫妇和孩子们的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农耕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内心的愉悦。接下来,“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将古代的淳朴风俗与眼前的乡村生活相比较,强调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人感慨如果早知道这种美好,就不会让田园荒废,体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当前生活的珍惜。
“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认为这并非遥远的梦想。最后,“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狭隘见识的反思,表示即使如此,也无须自责,因为能够认识到并欣赏到这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田野风光和农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淳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翩翩绛旐寒流上,行引东归万里魂。
几处州人临水哭,共看遗草有王言。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
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
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髣髴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
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