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虚庭影,根盘斜石生。
新篁吹午梦,老箨散秋声。
月出当轩白,风高入画清。
此君终不热,萧瑟有馀情。
千尺虚庭影,根盘斜石生。
新篁吹午梦,老箨散秋声。
月出当轩白,风高入画清。
此君终不热,萧瑟有馀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竹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动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千尺虚庭影,根盘斜石生”,开篇即以“千尺”形容竹子的高度,展现出竹林的壮观与气势。同时,“虚庭影”则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仿佛整个庭院都被竹影所覆盖,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根盘斜石生”描绘了竹子扎根于斜石之上的坚韧生命力,展现了竹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象。
“新篁吹午梦,老箨散秋声”,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中的动态美。新长的竹笋在午后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轻声细语,唤醒了人们的梦境;而老竹的竹箨在秋风中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季节的变换感。
“月出当轩白,风高入画清”,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夜晚,月光洒在竹林之上,一片洁白,清冷而明亮。晚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整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脱俗,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最后,“此君终不热,萧瑟有馀情”,诗人以“此君”指代竹子,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清高脱俗品质的赞美。即便是在炎热的夏日,竹子依然保持其清冷之气,展现出独特的风骨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深刻感悟与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君寄梅花道别肠,我攀官柳送归艎。
东都循吏似名茂,南浦诗人更姓黄。
白鹭青原留惠爱,苍苔红药入篇章。
故人若问诚斋叟,化作沙鸥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