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郡以梅花重,无愧梅花有此翁。
学到静边皆实地,仁常熟处更春风。
吏看判笔如神异,民拟生祠与佛同。
愿为八荒开寿域,欢声何但鲤城中。
西江郡以梅花重,无愧梅花有此翁。
学到静边皆实地,仁常熟处更春风。
吏看判笔如神异,民拟生祠与佛同。
愿为八荒开寿域,欢声何但鲤城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所作,题为《寿赵使君计院求仁先生》。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被贬官居住静边之地的赵某(即赵明诚)的赞美和对其品德的肯定。
"西江郡以梅花重,无愧梅花有此翁" 这两句表明西江郡因梅花而出名,而这位赵先生与梅花相比,毫不逊色。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扬赵某之德如梅花般高洁。
接下来的 "学到静边皆实地,仁常熟处更春风" 突出了赵某在贬官后的生活状态。尽管被贬至静边,但他的学问和品行依旧坚守,像是春风一般温暖而有益于人。
"吏看判笔如神异,民拟生祠与佛同" 这两句则描绘了赵某在任上的政绩,他的执法公正无私,就像神明一样令人敬仰。百姓对他的德行如此推崇,以至于想要为他立祠(祭坛)来纪念,甚至将其比作佛陀一般的人物。
最后两句 "愿为八荒开寿域,欢声何但鲤城中" 表达了诗人对赵某长寿的祝愿,他希望能为天涯海角的每一个角落带来寿辰的喜悦,不仅限于鲤城一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春风等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赵明诚品德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对于贬官之人仍能保持高洁品行的认同与赞美。
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
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
寒潮来滟滟,秋叶下纷纷。
便送江东去,徘徊祗待君。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虽为州县职,还欲抱琴过。
树古闻风早,山枯见雪多。
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
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