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真实口,说法无虚谬。
人天常诵持,龙神知护祐。
施食放生命,决定报长寿。
过酒与僧尼,后世必无手。
佛以真实口,说法无虚谬。
人天常诵持,龙神知护祐。
施食放生命,决定报长寿。
过酒与僧尼,后世必无手。
这首诗通过佛家的视角,阐述了信仰与实践的重要性。首先提到佛祖以真实之口,说法无虚谬,强调了佛法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接着指出,人天应当常诵持佛法,龙神会知晓并护佑信众,体现了佛法超越世俗的力量和保护。
施食放生,是佛教中慈悲为怀、爱护生命的实践行为。诗人认为,这样的善行能够决定带来长寿的回报。这不仅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观念,也反映了佛教中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道德行为的重视。
最后两句“过酒与僧尼,后世必无手”,则以夸张的手法警示世人,过分的享乐或不正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后世的悔恨乃至无法挽回的后果。这里暗含了对饮酒等行为可能导致的负面结果的警告,以及对僧尼等出家人清净生活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佛家的智慧和教义,探讨了信仰、实践、因果报应以及生命价值等深刻主题,鼓励人们通过正直的行为和慈悲的心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峨如千尺崩松,破空雷雨飞无地。
京华游侠,山林栖遁,斯人憔悴。
一瞑随尘,九州来日,谅非吾事。
正苍黄急劫,推枰撒手,浑不解,茫茫意。
也识彭殇一例,怆前尘、飙轮弹指。
长城并马,沧溟击楫,穷秋万里。
归卧荒江,中宵破梦,惨春衰涕。
更大招愁赋,湘魂纵返,甚人间世。
飘簟水花,浅凉浸、绀纱新觉。
堕一点风萤,知是扇罗倦扑。
漏长梦短,去路阻、屏山天角。
想怨吟难就,背烛玉绳西落。
暗笛谁家,飞声三四,水调参错。
算料理风情,深浅泪都无著。题红词费,桂宫隐约。
清夜阑、谁熨小眉愁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