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名为《宿莹公禅房闻梵》。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李颀清新自然、意境超脱的特点。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佛教仪式氛围。"花宫"指的是寺庙,而"仙梵"则是对佛教梵音的美好称呼,这里表达了远离尘世、崇高神圣之感。月光下,高城中传来稀疏的钟声和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
"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夜晚时分,霜冻的树林里传来落叶的声音,而到了黎明,天籁(一种古代乐器)开始奏响,它那清脆而又纯净的声音仿佛唤醒了心灵深处的某种共鸣。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这两句通过对萧瑟声响和秋雨的描绘,增添了一层凄凉与寂寞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季节更迭、万象更新的感悟。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和精神追求。面对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不实性,诗人感到自己的人生没有稳固可靠的地方,于是产生了向佛教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归宿。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氛围、自然声音和季节更迭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