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雅喜赋天台,墙月东边谩古怀。
虽乏平泉供宴乐,幸寻荒径惬归来。
蹒跚愧我无金汞,蹀躞看君上玉阶。
傍舍数弓畦药本,聊支晚岁亦优哉。
遂初雅喜赋天台,墙月东边谩古怀。
虽乏平泉供宴乐,幸寻荒径惬归来。
蹒跚愧我无金汞,蹀躞看君上玉阶。
傍舍数弓畦药本,聊支晚岁亦优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再和前韵(其四)》,通过对天台山景的描绘和个人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遂初雅喜赋天台”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喜好在天台山这样的地方创作诗篇,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趣。次句“墙月东边谩古怀”则借月光洒落墙头,引发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虽乏平泉供宴乐,幸寻荒径惬归来”两句,诗人虽然感叹没有像平泉那样的园林可供宴游,但能在荒径中找到归隐的乐趣,流露出知足常乐的心态。接下来,“蹒跚愧我无金汞,蹀躞看君上玉阶”通过“蹒跚”和“蹀躞”这两个动作词,描绘了自己年迈体弱,而朋友却能登上台阶的对比,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嘲和对朋友活力的羡慕。
尾联“傍舍数弓畦药本,聊支晚岁亦优哉”写诗人居住环境简朴,几弓之地种植药草,足以支撑他的晚年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倾城误人身,嗟哉难具陈。
请君试侧耳,听妾歌其因。
妾初未笄学新妆,肌理玉雪眉黛长。
融怡窈袅销金裳,态浓意远夺目光。
当时见者心为狂,共谓绝代惊非常。
拟思昭阳奉君王,三千宠爱一身当。
宁知事大缪,嫁作荡子妇。
空闺独宿度芳华,蓬首乱鬓颜色朽。
四海十年不相闻,一朝归来新閒旧。
新閒旧,妾何有,摈妾不使侍箕帚。
佳人多命薄,是事君信否。
倾城误人身,古来唯有李夫人。
延年作歌帝所珍,贮之金屋荐华茵。
宠光杂遝疏弟昆,将死掩面留馀恩。
千载不复见,言之涕沾巾。
倾城误人身,此曲哀怨何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