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三夜》
《十三夜》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初更疾风雨,孤馆生芒寒。

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

推窗面轩豁,巡檐步蹒跚。

林色黯逾洁,惊鸟栖未安。

晴雨忽异境,顿作新霁看。

始知造物幻,倏霍无其端。

清光皓同色,中夜发长叹。

(0)
鉴赏

这首诗《十三夜》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于深夜时分在孤馆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首句“初更疾风雨”,开篇即以疾风骤雨渲染出夜晚的氛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变化莫测。接着“孤馆生芒寒”一句,通过“孤馆”这一特定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寒冷的感觉,与外界的风雨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心境。

“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描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意外地发现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户照进房间,这突如其来的光明为黑暗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温暖。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觉醒与希望。

“推窗面轩豁,巡檐步蹒跚。”诗人推开窗户,面对开阔的景象,但脚步却显得蹒跚不稳,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出他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复杂心情。

“林色黯逾洁,惊鸟栖未安。”树林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而纯净,但突然飞起的惊鸟打破了这份宁静,暗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生命的活力。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静与动、和谐与冲突的微妙关系。

“晴雨忽异境,顿作新霁看。”晴天与雨天的转变,让诗人顿感新奇与欣喜,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赞叹,同时也寓意着人生境遇的多变与转机的可能性。

“始知造物幻,倏霍无其端。”诗人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变换是如此神奇且不可预测,这不仅是对外界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清光皓同色,中夜发长叹。”最后两句,诗人面对明亮的月光,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月夜船行入资州

忆昨卧碧山,苍苍丛桂间。

白云为屏石为枕,绿萝长挂明月閒。

忽乘轻舟泛江水,山月随人还在此。

白鹭惊飞宿霭间,青山倒卧沧波砥。

此时孤棹发中流,川后停波听棹讴。

不学子猷中夜返,欲乘明月向资州。

(0)

宜男草·其二

舍北烟霏舍南浪。雪倾篱、雨荒薇涨。

问小桥、别后谁过,惟有迷鸟羁雌来往。

重寻山水问无恙。扫柴荆、土花尘网。

留小桃、先试光风,从此芝草琅玕日长。

(0)

长风沙

夕阳明远帆,高浪兀孤屿。

绵绵淮山来,闪闪沙鸟去。

落木两三家,炊烟南北渡。

眉伸击汰行,梦愕阻风处。

(0)

除夜书怀

运斗寅杓转,周天日御回。

夜从冬后短,春逐雨中来。

鬓绿看看雪,心丹念念灰。

有怀怜断雁,无思惜疏梅。

絮厚眼生缬,蔬寒肠转雷。

烛花红琐碎,香雾碧徘徊。

昨梦书三箧,平生酒一杯。

床头新历日,衣上旧尘埃。

摇落何堪柳,纷纭各梦槐。

隙光能几许,世事剧悠哉。

岐路东西变,羲娥日夜催。

头颅元自觉,怀抱故应开。

踊跃金何意,青黄木自灾。

身谋同斥鴳,政尔愿蒿莱。

(0)

蝙蝠

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0)

过馀杭白塔寺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

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

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