踰冠已叨银艾,三十谬领金绯。
总就回波六字,唯向君王乞归。
踰冠已叨银艾,三十谬领金绯。
总就回波六字,唯向君王乞归。
此诗出自明代王世贞之手,名为《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其二十)。王世贞,明代著名文学家,以诗文著称,此诗虽题为“夏日偶成”,实则蕴含深意。
诗中“踰冠已叨银艾,三十谬领金绯”两句,运用了夸张与讽刺的手法,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处境和心态。"踰冠"意为超越帽子,暗指超越了自己的身份或职位;"银艾"是古代官服上的一种装饰,此处借指官职;"金绯"则是官服的颜色,象征高官显贵。这两句通过夸张自己的官位之高,实际上是对当时官场腐败、虚伪现象的讽刺。
接下来的“总就回波六字,唯向君王乞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渴望归隐的心态。“回波”在这里可能是指官场的浮华与虚伪,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希望得到君王的理解和支持,能够辞官归隐,过一种更加真实、自由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王世贞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达者推心兼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业继韦平后,家依昆阆间。
恩华辞北第,潇洒爱东山。
满室图书在,入门松菊闲。
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日没路且长,游子欲涕零。
荒城无人路,秋草飞寒萤。
东南古丘墟,莽苍驰郊坰。
黄云晦断岸,枯井临崩亭。
昔人竟何之,穷泉独冥冥。
苍苔没碑版,朽骨无精灵。
俛仰寄世间,忽如流波萍。
金石非汝寿,浮生等臊腥。
不如学神仙,服食求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