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烧山腊月时,衲衣下事为全提。
几多拨草瞻风底,燎尽眉毛总不知。
纵火烧山腊月时,衲衣下事为全提。
几多拨草瞻风底,燎尽眉毛总不知。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惟一的作品,名为《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九)》。诗的内容描述了一个僧人在腊月时节放火的情景。他穿着衲衣,看似在进行某种仪式或修行,但他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火上,而是频繁地拨草观察风向。尽管火焰已经燎尽了他的眉毛,他却似乎并未察觉,这可能象征着他在修行中达到了忘我之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变得淡漠。整首诗寓言性较强,体现了禅宗修行者对物我两忘的追求。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家贤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