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廷中汉列卿,三年持钺镇方城。
归来好就长杨草,扈从君王大阅兵。
执法廷中汉列卿,三年持钺镇方城。
归来好就长杨草,扈从君王大阅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朝廷高官在郧阳地区的镇守与归来后的生活情景。首句“执法廷中汉列卿”,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职责,他如同汉代的列卿一般,执掌法律,维护公正。接着,“三年持钺镇方城”则点明了这位官员在郧阳地区的任期与职责,手持钺斧,镇守一方,体现了其忠诚与担当。
“归来好就长杨草”,这里的“长杨草”可能是指撰写历史或文学作品,暗示了官员在结束任期后,回到京城,可以静心著述,回顾过往,留下历史的痕迹。这既是对官员文采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在职期间功绩的认可。
最后一句“扈从君王大阅兵”,则展现了官员与君王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他参与国家军事活动的重要角色。扈从即随侍,大阅兵则是展示国力与军队训练成果的重要仪式,官员作为扈从,不仅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也彰显了他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在不同阶段的角色与成就,既体现了个人的才华与贡献,也反映了明代政治与社会的风貌。
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
池塘生春草,馀句世无取。
诗家黄州潘,苏黄逮师友。
六义极渊源,一贯相授受。
秋风有奇思,箪瓢忘巷陋。
奈何催租人,败之不使就。
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
政使无败者,意尽终难又。
纵令葺成章,未免加饤饾。
衣锦欲尚絅,何尝炫文绣。
一洗凡马空,浪说充天厩。
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
今兹季月来,阴雨变时候。
愔愔爵罗门,寂寂鸟噪牖。
黄花冷未芳,黄叶扫复有。
颇将写吾怀,渠在那出手。
并想东篱人,瞻前忽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