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
池塘生春草,馀句世无取。
诗家黄州潘,苏黄逮师友。
六义极渊源,一贯相授受。
秋风有奇思,箪瓢忘巷陋。
奈何催租人,败之不使就。
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
政使无败者,意尽终难又。
纵令葺成章,未免加饤饾。
衣锦欲尚絅,何尝炫文绣。
一洗凡马空,浪说充天厩。
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
今兹季月来,阴雨变时候。
愔愔爵罗门,寂寂鸟噪牖。
黄花冷未芳,黄叶扫复有。
颇将写吾怀,渠在那出手。
并想东篱人,瞻前忽焉后。
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
池塘生春草,馀句世无取。
诗家黄州潘,苏黄逮师友。
六义极渊源,一贯相授受。
秋风有奇思,箪瓢忘巷陋。
奈何催租人,败之不使就。
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
政使无败者,意尽终难又。
纵令葺成章,未免加饤饾。
衣锦欲尚絅,何尝炫文绣。
一洗凡马空,浪说充天厩。
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
今兹季月来,阴雨变时候。
愔愔爵罗门,寂寂鸟噪牖。
黄花冷未芳,黄叶扫复有。
颇将写吾怀,渠在那出手。
并想东篱人,瞻前忽焉后。
这首宋代赵蕃的诗《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辄为一章书呈教授沅陵》以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
首句“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强调了诗歌的质量而非数量的重要性,认为真正能流传千古的好诗并不在于篇幅多少,而在于其内涵的深度和艺术价值。接下来,诗人提及黄州潘氏与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传承,暗示了自己对诗歌传统的尊重和追求。
“秋风有奇思,箪瓢忘巷陋”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简朴却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境界,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诗心。然而,“奈何催租人,败之不使就”又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困扰,租税的压力阻碍了诗人创作的顺畅。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是七言绝句,只要意境深邃,也足以抵过众多平庸之作。“纵令葺成章,未免加饤饾”批评了堆砌辞藻的写作倾向,主张诗歌应质朴自然,避免过度雕琢。
“衣锦欲尚絅,何尝炫文绣”运用比喻,指出华丽的外表并非文学的真谛,真正的美在于内涵的表达。最后,诗人借重阳节临近,风雨交加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感慨,以及对知己的理解和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自然与人生哲理的交织,展现出赵蕃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孤鸟、孤鸟声愊忆,风雨中宵我心恻;
似闻鸟言生不辰,空山寥落无颜色。
在昔雄飞向九霄,金眸玉爪行胸臆;
巢云曾傍万年枝,击水宁需六月息!
风云蹉跌几星霜,宛转枋榆困枳棘;
东门旗鼓为谁觞,北海木石徒尔塞。
杜宇漫语不如归,鹧鸪疾呼行不得;
予心卒瘏予尾焦,却来山阿欲避弋。
一饮一啄孰将雏,双飞双宿谁比翼?
寒枝独抱月黄昏,岛树苍茫林影黑。
横绝四海会有时,敢告羁栖还努力!
嗟乎此鸟亦非凡,鸾歌凤舞谁能识!
但将孤鸟伴孤臣,悠悠苍天曷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