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固匪轻,四海岂不重。
与其事扶疏,孰若深培壅。
骥不取德称,马多求驾泛。
伟哉底柱功,障彼百川汹。
一州固匪轻,四海岂不重。
与其事扶疏,孰若深培壅。
骥不取德称,马多求驾泛。
伟哉底柱功,障彼百川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一州固匪轻,四海岂不重"的开篇,强调了州郡虽小但地位不容忽视,与国家全局息息相关。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事扶疏"与"深培壅",表达了对于治政的思考,认为应当注重根基稳固,而非表面的繁荣。
"骥不取德称,马多求驾泛"一句,运用了骏马和普通马的比喻,指出不应仅追求表面的荣耀,而应像良马一样具备实际才能和品德。最后,诗人高度赞扬了"伟哉底柱功,障彼百川汹",将州郡比作支撑大局的砥柱,强调其在稳定局面、抵挡洪流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赵蕃对于地方治理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州郡官员责任和能力的期待。
朝见庐山临江漘,青翠腾跃来迎人。
暮见庐山忽杳霭,首尾隐若龙登云。
从来倔强五岳外,彭蠡作杯江为带。
内蓄百涧包灵奇,外切太虚定澎湃。
江表名山数第一,俨若大贤兼通介。
寻幽有约近十年,疗渴须酌康王泉。
翠道未成游未遂,谁令悤遽妨萧閒。
思得素心共山水,海客狎鸥呼不起。
苍苍五老笑我忙,高樯长风送旗尾。
山林聚会尚阻格,世事难为可知矣。
人爱庐山高,我爱庐山深;欲到深处须抽簪。
世无慧远堪结社,且听东林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