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树迎檐手自攀,芳华一别几时还。
隔山染黛眉生彩,近水浮波瀔有斑。
迟暮莫深公子怨,清虚欲儗道机閒。
菀枯荣谢须臾事,便好求丹学驻颜。
绕树迎檐手自攀,芳华一别几时还。
隔山染黛眉生彩,近水浮波瀔有斑。
迟暮莫深公子怨,清虚欲儗道机閒。
菀枯荣谢须臾事,便好求丹学驻颜。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的美丽与短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落花的色彩、形态与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超脱的意境。
首句“绕树迎檐手自攀”,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花树下漫步的情景,仿佛亲自触摸到那即将凋零的花瓣,流露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之情。接着,“芳华一别几时还”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深深遗憾。
“隔山染黛眉生彩,近水浮波瀔有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远山与近水的不同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落花之美。远山如黛,近水泛波,两者虽各具特色,但都映衬出了落花的色彩斑斓,赋予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
“迟暮莫深公子怨,清虚欲儗道机閒”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岁月的流逝,诗人并未陷入深深的哀怨之中,而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向往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
最后,“菀枯荣谢须臾事,便好求丹学驻颜”两句,点明了主题,即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诗人认为,生命的盛衰更替不过是瞬间之事,因此他希望寻求仙丹,学习修炼之术,以期延缓衰老,永葆青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