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柴门宜乐只,田园远近亦康哉。
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
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
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
我昔柴门宜乐只,田园远近亦康哉。
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
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
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我昔题南庄壁》,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宁静的乡村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情景。首句“我昔柴门宜乐只”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喜悦,"田园远近亦康哉"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和谐与安康。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花摇笠顶唱歌去,草塞瓶头沽酒来”,生动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闲适与惬意,诗人戴着斗笠,哼着歌,提着装满野草的瓶子打酒。
诗中“白叟披衣论甲子,青禽哺乳占莓苔”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白发老人谈论着岁月更迭,小鸟在莓苔上喂养雏鸟。然而,“岂期一日胡尘起,南北东山俱可哀”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战乱突然爆发的遗憾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得全诗的情感由宁静转向悲凉,反映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田园生活的美好为背景,突显了和平时期的生活乐趣,而后半部分的转折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患意识。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
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
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
怀君欲进谒,溪滑渡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