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能知菊,殷勤赠数丛。
芳心零劫在,秋梦转头空。
燕市花光里,长春殿影中。
悲欢事何限,刻骨付衰翁。
为我能知菊,殷勤赠数丛。
芳心零劫在,秋梦转头空。
燕市花光里,长春殿影中。
悲欢事何限,刻骨付衰翁。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寓含深沉的情感与哲理。诗人通过菊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时光流转以及人世悲欢的深刻思考。
首联“为我能知菊,殷勤赠数丛”,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因能理解菊花的品格而对其充满敬意,特意赠送几丛菊花,表达出对菊花高洁品质的欣赏和赞美。
颔联“芳心零劫在,秋梦转头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菊花的“芳心”比作内心深处的纯净与坚韧,即使历经无数劫难(零劫),依然保持其本色不变;而“秋梦转头空”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菊花虽美,但终归会随季节更迭而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颈联“燕市花光里,长春殿影中”,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生长的环境,无论是繁华热闹的燕市,还是庄严神圣的长春殿,都映衬出菊花不畏环境、独立自处的品格。这里不仅赞美了菊花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也暗含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繁华与静谧之间对比的感慨。
尾联“悲欢事何限,刻骨付衰翁”,收束全诗,诗人将人生中的种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比作无穷无尽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刻骨铭心的记忆,最终伴随着年老的身躯一同消逝。这一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整个人生的深刻反思,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看透世事的豁达与悲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
滕公不斩世未知,萧相自追王始用。
成安书生自圣贤,左仁右圣兵在咽。
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井收万全。
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
兔死狗烹姑置之,此事已足千年垂。
君不见丞相商君用秦国,平生赵良头雪白。
谢公遂偃蹇,南阳无旧庐。
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
庖丁释牛刀,众手斫大軱。
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
妙质落川泽,果然天网疏。
故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
筑场岁功休,夜泉鸣竹渠。
胸怀郁垒块,此物谅时须。
儿能了翁事,安用府中趋。
孙能诵翁诗,乃是千里驹。
人生行乐耳,用舍要自如。
我方神其拙,社栎官道樗。
公犹忧斧斤,睥睨斲樽壶。
万古身后前,芭蕉秋雨馀。
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谟功可歌舞,学古则暖姝。
所好果不同,未可一理驱。
眇思忘言对,安得南飞凫。
鄙心生蔓草,萌芽望耘锄。
离筵如昨日,春柳见霜枯。
未辱锦绣段,时蒙双鲤鱼。
忆昔参几杖,雍容觑规模。
引接开藻鉴,高明通事枢。
门生五七辈,寂寞半白须。
谈经落麈尾,行乐从篮舆。
看竹辟彊宅,阅士黄公垆。
雪屋煮茶药,晴檐张画图。
幽寺促灯火,青毡置摴蒱。
绕床叫一掷,十白九雉卢。
蔡泽来分功,袁耽必上都。
开旗纵七走,破竹殄群胡。
成枭烛为明,挟长朋佐呼。
终饮见温克,所争匪锱铢。
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事托丈人重,乃爱屋上乌。
旧言如对面,形迹滞舟车。
风帘想隐几,天籁鸣寒梧。
尚喜读书否,还能把酒无。
邺城渺尘沙,冠盖若秋蕖。
相过问寒温,意气驰九衢。
楚客虽工瑟,齐人本好竽。
永怀溟海量,北斗不可㪺。
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
《寄南阳谢外舅》【宋·黄庭坚】谢公遂偃蹇,南阳无旧庐。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庖丁释牛刀,众手斫大軱。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妙质落川泽,果然天网疏。故知今人巧,未觉古人迂。筑场岁功休,夜泉鸣竹渠。胸怀郁垒块,此物谅时须。儿能了翁事,安用府中趋。孙能诵翁诗,乃是千里驹。人生行乐耳,用舍要自如。我方神其拙,社栎官道樗。公犹忧斧斤,睥睨斲樽壶。万古身后前,芭蕉秋雨馀。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谟功可歌舞,学古则暖姝。所好果不同,未可一理驱。眇思忘言对,安得南飞凫。鄙心生蔓草,萌芽望耘锄。离筵如昨日,春柳见霜枯。未辱锦绣段,时蒙双鲤鱼。忆昔参几杖,雍容觑规模。引接开藻鉴,高明通事枢。门生五七辈,寂寞半白须。谈经落麈尾,行乐从篮舆。看竹辟彊宅,阅士黄公垆。雪屋煮茶药,晴檐张画图。幽寺促灯火,青毡置摴蒱。绕床叫一掷,十白九雉卢。蔡泽来分功,袁耽必上都。开旗纵七走,破竹殄群胡。成枭烛为明,挟长朋佐呼。终饮见温克,所争匪锱铢。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事托丈人重,乃爱屋上乌。旧言如对面,形迹滞舟车。风帘想隐几,天籁鸣寒梧。尚喜读书否,还能把酒无。邺城渺尘沙,冠盖若秋蕖。相过问寒温,意气驰九衢。楚客虽工瑟,齐人本好竽。永怀溟海量,北斗不可㪺。胜夜亲笔墨,因来明月珠。
https://shici.929r.com/shici/mNTm1Mgd.html
桐轩潇洒远尘机,伯始英风世不衰。
千亩自封轻渭叟,五经同拜重宣尼。
衣无常主门多义,仓有馀粮俗共熙。
仁智眼前从所乐,利名身外更何思。
琴清善召云中鹤,床稳高蓍叶上龟。
茶煮玉泉僧至日,酒刍金蚁菊芳时。
往来虚席宾朋盛,朝暮过堂子弟奇。
万卷诗书归腹箧,地仙踪迹少人知。
名山久相望,今日为著屐。
到寺第一义,古松互蟠屈。
一一龙蛇形,风雷气萧瑟。
缨络桧两株,皆数百年物。
灯耿青荧荧,像设暗金碧。
空廊极徘徊,老屋共崒兀。
僧房小槃礴,西原访泉石。
于其最幽绝,似可便筑室。
因而思古人,多有爱山癖。
要之亦何为,一赏事已毕。
上方不及登,尚或俟他日。
无非会心处,妙同箭锋直。
山灵谓何如,移文兹不必。
作诗留山中,并可告来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