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夷齐庙作·其七》
《夷齐庙作·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一代谁奔义,千秋独死名。

弟兄方让国,臣子乃称兵。

苦命虽无怨,悲歌亦有情。

庙宫频下马,心肃万松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历史人物伯夷和叔齐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诗中通过“一代谁奔义,千秋独死名”两句,表达了对追求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精神的赞美。接着,“弟兄方让国,臣子乃称兵”则对比了兄弟间的谦让与臣子的武力争夺,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道德的缺失。

“苦命虽无怨,悲歌亦有情”这两句,既是对伯夷和叔齐在面对苦难时不抱怨命运的坚韧品格的颂扬,也是对他们以悲歌表达内心情感的深情描绘。最后,“庙宫频下马,心肃万松声”则展现了后人对他们的尊敬与怀念,每当经过他们的庙宇时,都会停下脚步,心中充满肃穆之情,仿佛能听到周围万松林中的宁静之声,象征着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颂,不仅体现了对古代道德风范的崇敬,也蕴含了对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一

清晨灾幸免,下午避难周。

索断身随堕,刀挥血乱流。

思亲忘痛苦,哭姊益悲愁。

创钜殊堪累,刚逢借箸筹。

(0)

久雨

淫雨苦连绵,呼晴鸟寂然。

疑云都锁树,长夜欲疑天。

灯失宵燃燄,檐迷午爨烟。

砌苔深寸许,寒溜滴逾鲜。

(0)

观澄路炮台诗三首,用吴邑尊韵·其一

人文结合轻千里,多少耆英乃来此。

相看君黄如案几,上有江楼下江水。

江北青山瞭可指,呜呼江防奚自始。

外侮不戢内讧起,阋墙燃萁靡有底,而今炮闩亦仅矣。

(0)

扬州怀古十六首·其二

马上新声奏管弦,春江花月自年年。

官河杨柳今犹在,夜夜西风泣杜鹃。

(0)

寿张少泉先生七十即用其自寿原韵·其六

傥来富贵本浮云,况值苍头起异军。

北阙蒿莱谁过问,西山薇蕨孰同群。

幸留黄耇持风教,快睹斑衣趁日曛。

赓续耆英开盛会,扶轮大雅共徐君。

(0)

答缪文荪太守见示韵三首·其二

楼头私语听模糊,太守风流似旧无。

怅我扬州归去早,不偕杜牧浪江湖。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