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一》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一》全文
清 / 缪重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清晨灾幸免,下午避难周。

索断身随堕,刀挥血乱流。

思亲忘痛苦,哭姊益悲愁。

创钜殊堪累,刚逢借箸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四月十三日遭遇贼寇侵扰的惊心动魄经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从清晨逃过一劫,到下午不幸被贼发现,经历了索断、血流、疼痛、哭泣等一系列惨烈场景。

“清晨灾幸免”,开篇即点明了作者在清晨时分逃脱了灾难,暗示了后续的不幸遭遇。接着,“下午避难周”则预示着危险并未远离,反而在下午时分,贼寇发现了他,一场更为残酷的遭遇即将上演。

“索断身随堕,刀挥血乱流。”这两句生动描绘了作者在被贼发现后所遭受的暴力对待。绳索断裂,身体随之坠落;刀光闪烁,鲜血四处飞溅。这种极端的暴力场面,让人感受到作者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恐惧。

“思亲忘痛苦,哭姊益悲愁。”在面对生死存亡之际,作者却能暂时放下个人的痛苦,思念亲人,为姐姐的悲伤而更加哀愁。这种情感的复杂交织,既体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也反映了在极端情境下人们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创钜殊堪累,刚逢借箸筹。”最后两句,作者虽然身受重伤,但并未因此而失去希望。在困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冷静,思考对策,寻找生路。这不仅是对个人意志力的赞美,也是对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之道的人类智慧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个人遭遇的记录,更是一幅反映社会动荡时期人民苦难生活的画卷。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战争、暴力给个体带来的深重创伤,以及在绝望中仍能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作者介绍

缪重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句·其一

一夜黄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见田丰。

(0)

送清道人归西山

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

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

圭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

羡师从此去,当暑扣云房。

(0)

送乐学士知舒州

忆在同安郡,谁知是胜游。

仙山常独往,骚客自忘忧。

暂别经多难,劳生已白头。

羡君驱茜旆,兼得漱清流。

民俗常如古,风光最称秋。

短歌聊抒意,为我谢沙鸥。

(0)

七里泷看云

桐庐江之上,山势诡莫状。

万笏列朝班,千鬟俟远望。

我舟发侵晨,白云压青嶂。

活泼走蛟龙,喷薄助波涨。

想见空洞天,才撤云母帐。

一座玉屏风,历乱总无恙。

绝顶形变更,当头或排宕。

忽忽过山头,前山又相向。

络绎不断云,心神为之王。

衣袖如铁寒,久伫讶健忘。

风劲鸟不鸣,峭壁高无傍。

有此山水奇,看云奇穷相。

深恐入富阳,胜景更莫让。

急为笔诸书,好见云山样。

(0)

王兹园丈过访偕登北寺塔旋至元都观·其二

雨霁新草色,对坐兴怡然。

为问元都观,游迹乱云烟。

邀客复心许,齐步夕照天。

平林花枝闹,深院莺语圆。

香车和宝马,相望时流连。

我来傍小阁,煮茗汲清泉。

洗得诗肠净,何愁俗虑牵。

四筵皆颔首,即此妙谛传。

(0)

九月偕兄子乐斋之毗陵·其二

萍踪聚散却无凭,阅历深时觉岸登。

旧日南辕今北辙,分明迎送在兰陵。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