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久相望,今日为著屐。
到寺第一义,古松互蟠屈。
一一龙蛇形,风雷气萧瑟。
缨络桧两株,皆数百年物。
灯耿青荧荧,像设暗金碧。
空廊极徘徊,老屋共崒兀。
僧房小槃礴,西原访泉石。
于其最幽绝,似可便筑室。
因而思古人,多有爱山癖。
要之亦何为,一赏事已毕。
上方不及登,尚或俟他日。
无非会心处,妙同箭锋直。
山灵谓何如,移文兹不必。
作诗留山中,并可告来辙。
名山久相望,今日为著屐。
到寺第一义,古松互蟠屈。
一一龙蛇形,风雷气萧瑟。
缨络桧两株,皆数百年物。
灯耿青荧荧,像设暗金碧。
空廊极徘徊,老屋共崒兀。
僧房小槃礴,西原访泉石。
于其最幽绝,似可便筑室。
因而思古人,多有爱山癖。
要之亦何为,一赏事已毕。
上方不及登,尚或俟他日。
无非会心处,妙同箭锋直。
山灵谓何如,移文兹不必。
作诗留山中,并可告来辙。
这首宋诗《游龙山》是章康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历龙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名山久相望”,表达了对龙山的向往已久,如今得以亲履其境,显得格外欣喜。诗人着重描绘了古松,它们形态各异,如龙蛇盘屈,充满风雷之气,展现了山林的苍劲与神秘。
诗人还提到了两株桧树,历史悠久,灯光下显得青荧荧,佛像设置在暗金碧的环境中,增添了庄重与静谧。他在空廊中流连,老屋峥嵘,僧房简朴,透露出一种超然的禅意。他甚至萌生在此筑室隐居的想法,感叹古人对山水的热爱。
最后,诗人表示未能登上方,但期待未来有机会再访,他认为欣赏山水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契合,如同箭矢直指目标。他相信山灵能理解他的心意,无需过多言辞。诗人以诗作结,既记录了此次游历,也期待与后来者分享这份山水之乐。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恼人细柳新蒲,三年已扫金台迹。
繁台尘土,钓台烟雨,崧台风日。
淹冉年华,禁他揉弄,这般狼籍。
算上林龙舸,掣标来□,天笑处,谁簪笔。
一片牂牁风急。便归梦、怎教归得。
清尊空满,朱颜难驻,浮名何益。
多少当年,玉符彩缕,目胎心掷。
正画船回处,金波十顷,一声山笛。
蓟北多浮云,云中下双鹜。
愿言问双鹜,我征胡不复。
苜蓿青如何,蘼芜几度绿。
昨暮尺书至,将军出上谷。
生还未云期,归计焉能卜。
顾此盈尊酒,举觞当谁属。
有时梦君还,仓皇理膏沐。
梦回明月光,依然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