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春夜月.重至西泠》
《湘春夜月.重至西泠》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为梅花,天涯曾载愁归。

渐换满眼芳情,都与浸春卮。

一枕渡头清磬,送贺郎老矣,忍解相思。

剩断弦离席,残妆怨粉,留点歌眉。

极恨别后,参差旧约,迢递佳期。

泪掩珠尘,长梦见、玉楼波暖,银烛春迷。

东风欲谢,趁艳阳、重写乌丝。

但恨处,算作吟遍了,沙边渚外,还有人知。

(0)
鉴赏

这首词以梅花为引,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别后生活的感慨。"天涯曾载愁归"描绘了词人曾经带着愁绪归来的情景,"渐换满眼芳情"则暗示了季节更替,梅花盛开,却无法替代心中的情感。"一枕渡头清磬"营造出清冷的氛围,"送贺郎老矣"表达对友人的年华逝去的感叹,"忍解相思"则流露出词人难以割舍的情感。

下片进一步抒发别后之情,"剩断弦离席"象征着分离后的失落,"残妆怨粉"则借女子的妆容变化寓言心境变化。"极恨别后"直接表达强烈的离愁,"参差旧约"和"迢递佳期"则回忆过去的约定和期盼重逢的日子。"泪掩珠尘"和"长梦见"展现出词人梦中寻找慰藉的深情,而"玉楼波暖,银烛春迷"则描绘出梦境中的温馨场景。

结尾部分,词人遗憾自己虽然已经将思念之情化为诗词,但仍有他人未能理解。"算作吟遍了,沙边渚外,还有人知"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深化了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湘春夜月·重至西泠》是一首深情的怀人之作,通过梅花、渡头、梦境等意象,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卨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0)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0)

春蝉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0)

湘乡昭忠祠联

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旂常,没而俎豆;

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0)

念奴娇

平分秋色。正年年此日,中秋佳节。

欲向姮娥相问讯,为甚今宵无月。

掩尽银蟾,深藏玉兔,无处凭圆缺。

繁弦急管,暮云推起千叠。

纵有江上涛声,天边桂子,冷落何须说。

乐事赏心,还亏得、筵上酒杯频热。

愿学长鲸,千川一吸,醉上清虚阙。

琼楼玉宇,谅清光不曾灭。

(0)

秋竹

森然庭列碧琅玕,潇洒清阴透胆寒。

落落已成栖凤实,团团俱是化龙竿。

夜深筛月疑金碎,晓色笼烟认戟攒。

劲节刚持君子操,王猷休把等閒看。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