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行樵舍大雾失所向》
《舟行樵舍大雾失所向》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晨发林已白,残月如黄昏。

孤舟冲苦雾,微茫下天门。

积气星斗湿,焉能辨朝暾。

夜来寒溪退,减却江雨痕。

捩舵失南北,鸣榔涸辙喧。

虽有荒鸡号,知近谁家村。

暗鹊动浦树,人语明高原。

浩然万象收,独觉丘陵存。

余亦睹寥廓,形解体不烦。

水尽木叶脱,苍山出其根。

无人识孤往,倚棹数飞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舟行于大雾中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雾中航行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晨发林已白,残月如黄昏”描绘了清晨出发时,树林已被雾气笼罩,仿佛已是黄昏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孤舟冲苦雾,微茫下天门”进一步渲染了舟行于浓雾中的艰难与孤独感,雾气如同一层厚重的纱幕,遮挡了前方的道路,只能隐约看到远处的天门。

“积气星斗湿,焉能辨朝暾”则通过描述雾气使得星辰和斗柄都显得湿润,难以分辨早晨的太阳,表达了雾气之浓重。接下来,“夜来寒溪退,减却江雨痕”描绘了夜晚过后,寒溪退去,江面的雨痕也逐渐消失,暗示了雾气的消散。

“捩舵失南北,鸣榔涸辙喧”写出了在大雾中迷失方向,舵手无法确定航向,只能通过敲击船舷(鸣榔)来提醒同伴,但声音在干涸的河床中显得格外喧闹。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助。

“虽有荒鸡号,知近谁家村”则通过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暗示了村庄的存在,但在这片大雾中,人们很难辨认出具体的位置。接下来,“暗鹊动浦树,人语明高原”描绘了暗处的乌鹊在岸边的树木间活动,高处有人声传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浩然万象收,独觉丘陵存”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的壮丽景色时内心的震撼与感慨,万物似乎都被收束于这浩瀚的大雾之中,只有远处的丘陵依然清晰可见。最后,“余亦睹寥廓,形解体不烦”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时刻,他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身体仿佛得到了解脱,不再感到任何烦恼。

“水尽木叶脱,苍山出其根”描绘了随着雾气的消散,水面上的落叶被冲走,露出苍翠的山峦,山的根基显露无遗。这一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新生与希望。

“无人识孤往,倚棹数飞鸢”则以一种超脱的姿态结束全诗,诗人独自一人在船上,倚靠在船桨上,数着远处飞翔的鸢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舟行大雾中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谦卑与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白云

白云深处是乡关,酒熟花香任往还。

为报晓钟莫惊起,且容归梦到旗山。

(0)

万里桥

芙蓉城外汉津梁,费氏曾乘万里航。

玉垒祥云开蜀道,锦江春色满华阳。

贤豪遗迹千秋在,儒雅流芳百世香。

试问题桥云路客,何如衣锦早还乡?

(0)

昭君青冢

独留青冢古城隅,愧杀当年汉大夫。

万里长城凭粉黛,千秋国士老樵渔。

溪边流影魂飞动,塞上吹箫凤有无?

延寿写真君莫恨,长门空锁月明孤。

(0)

观泉·其一

山巘高低如绣,溪流屈曲无声。

幽人闭户不出,门外小桥自横。

(0)

偶题·其二

空濛山色晴还雨,缭绕溪流曲又斜。

短杖微吟过桥去,东风满路紫藤花。

(0)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其四

楼近绩溪石,石镜明于镜。

聚爱楼头人,照面照心性。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